引言:在如今末世,不冷不热的教会与基督徒比比皆是。我们都知道不冷不热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不深究其缘由,则难以改变如此“老底嘉”教会的光景。从另一方面来说,异端也会表现出行为上的“火热”,正因为如此,许多真正爱主的、火热的基督徒被扣上“异端”的帽子,这实在令人痛心!因此缘故,如何用属灵的眼光去鉴别判断,就显得尤其重要。 启示录3:14-19 …… 这是启示录中讲到最后一个教会——老底嘉教会的情形。老底嘉教会代表教会的第七个时代。这末世的教会,是最败坏、最被主所厌弃的,所以自始至终主没有一句称赞的话,总是责备。并且,老底嘉教会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不冷不热”,为什么不冷不热那么严重呢? 先看14节:“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说,”这段是主的自称,也是主强调自己的属性:主是实在的、信实的、做元首的,这也暗示老底嘉教会不将基督作为自己的元首。 主对他们的责备是15-17节:“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主先责备他们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什么是不冷不热呢?就是“温吞水”之意(不是指性格温和)。本来主要教会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但老底嘉教会不及非拉铁非教会热心,又不像撒狄教会那么冰冷。圣经说:“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参罗马书12:9)各位姊妹,老底嘉教会总是半属冷半属热。半属光明,半属黑暗。半属主,又半属世界。圣经说:“人是一样,兽是一样,鸟是一样,鱼也是一样。”(哥林多前书15:39)人不能混称为兽,鸟不能混称为鱼。但可惜老底嘉教会就是这样相混。各位姊妹,你有没有看过一种动物,像鸟又像兽?蝙蝠就是。有一本书上说到一只蝙蝠,看见一群鸟停在那边,蝙蝠见它们势力大,于是它展翅飞到群鸟的旁边,说:“我是鸟,是属你们一类的。”待到后来它又见一群兽,它们的势力也很大。所以它又对兽说:我是兽,是属你们一类的。最后兽和鸟终于知道它是投机,就把它打死了!还有一个比喻:大家都知道,谈恋爱的年轻人,最讨厌遇到那不冷不热的对象,因为这种人常常就是属于脚踩两只船的,至少是性格犹豫的,他们最害人,常常弄得你损失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最终一无所获!今天的许多教会也有这种情形。但主对这种半冷半热的教会或信徒是怎样的态度呢?在15-16节可以看见到主是何等难过:“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 人之常情,是喜欢温的,不喜欢热或冷。但主说:“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主不愿我们守中立、走中间路线。为什么呢?因为“冷的”是指不信的人,虽然不认识真理,但他若肯悔改,他却可以成为真信徒、热信徒。那些不冷不热的信徒,初时别人见他是信徒,与人似乎有分别,但后来看到他的行为不对劲,常常羞辱主的名,因此使别人望而却步,不敢信主。各位,你知道主说这话的难过吗?在16节主又说道:“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口中把你吐出去。”这话何等严厉。本来他们是在主的口中,多么尊贵!但主把他们吐出去,因为在主的口中何等没有滋味。各位姊妹,吐出去是什么意思?虽然他们凭着主丰盛的慈爱,他们可能仍会得救,但他们要受苦,不能与主同得荣耀、同作王。 主第二次责备他们,请看17节:“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不知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老底嘉教会看自己是什么?他们高看了自己,以为富足,自夸一样都不缺:教堂华丽、教友多、歌诗班好、牧师传道够资格,教友地位高、有学问、有财富……。从此可见,造成“不冷不热”的根本原因,是自以为“富足”、“一样都不缺”,这是一种属世的功利主义态度!许多基督徒与世人相似,觉得世界也未必那么可怕和不可救药,有时候甚至还较为可爱。不知这正是中了魔鬼的诡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最终都是虚空和幻象,一切都是会朽坏的。这种教会或信徒真是可怜!若他们知道自己灵里缺乏,就必然会渴慕主。他们不以基督为至宝,而以会朽坏的荣耀与金钱为至宝,自然会轻看主了。(参腓立比书3:7-8)他们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婴孩,已经伤及了脾胃,明明急需要营养,却那么厌食!他们以为这样不冷不热下去,以为能够得救就好。他们不愿意失去属世的安逸,既想做现世的财主,又想做来生的垃撒路。殊不知这样“走钢丝”的话,有被撒旦掳去的危险。 还有一种落在不冷不热的情况:就是开始弟兄姊妹是火热的,但是随着事工及交往的加深,弟兄姊妹间罪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暴露出来还不要紧,麻烦的是:有了问题不及时靠着悔改及主的权柄去解决,而是一味的妥协,最终问题大了,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对教会失望,对主抱怨,因此信心也就冷淡了。 不冷不热的教会(或人)有下面的几种典型表现:第一种表现是整天为属世的事情愁烦,此类为“困苦”的;第二种表现是没有来自主的活泼的信心,信心似有实无,因此外在的表现就是常常软弱,难求进取,也不太敢在众人面前传福音,此类是“可怜”的;第三种表现是由于教会讲台的信息少,导致肢体灵里缺乏,因此是“贫穷”的,第四种表现是对真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基督的救恩一知半解,此类属于“瞎眼”的;第五种,对真理也明白一些,也略略有一点爱心,但是他对罪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因此常常犯罪,羞辱主的名,此类为“赤身”的(因为他们没有穿上主的义袍)。当然这只是几种典型表现,具体教会或多或少地拥有以上一种或几种表现,或是几种表现的组合。 在18-20节中,我们见到主对老底嘉教会的劝勉:“我劝你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这是指叫他们买信心,在圣经里可以见到:“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7)为什么要说“买”呢?这是指要信徒们付出一些代价!若是不经过试炼,是难以生出真信心的;又叫他买白衣穿上,上面说到他是赤身的,所以主现在叫他们买白衣穿上,叫他们的赤身不露出来。就是叫他们在神面前要有好行为,将来可穿白衣,被主称为新妇。主又叫他们买眼药,“眼药”乃指到圣灵的恩膏“你们从那圣者受了恩膏,并且知道这一切的事”(约翰一书2:20)。主的意思,叫他们得圣灵恩膏,能看清楚真理。自己所见不到的,圣灵一来,就得着亮光。就知道自己的欠缺。 在19节主说:“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热心,也要悔改。”可以见到对这样的人首先需要主来管教。因为主爱他们才举杖责打他。管教之后再发热心且悔改。照此看来,悔改与热心是有关系的。可以说,没有悔改的热心不是真热心,而热心一定伴随悔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不是一味地“热”就行呢?大家要警醒了!有些“热”的基督徒是主的精兵,有的“热”的“基督徒”却是迷惑人的异端!到底如何识别呢?真是很麻烦,我们坚决批驳以是否“热心”来判断异端的思想,因为这样很容易伤到真正热心为主的基督徒。正如我们不能通过行为来判断人是否真信徒一样,反过来,我们也不能用行为来判断是否异端!退一步来说,即使是信徒有过度热心的现象,也不能轻断他是异端,判断异端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两项就可以断定的。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若得了晚期肺癌,他会剧烈地咳嗽,但是反过来,剧烈咳嗽却未必是肺癌。 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呢?从人来说真的很难!正如稗子与麦子长得很像一样, 马太福音13:24-30中的主人(比喻主)不让仆人(比喻基督徒)去薅稗子,为什么呢?因为让人很难判断,容易在薅稗子的同时伤及了麦子!但是主并不是要我们不要拔去麦田里的狗尾巴草!因为它可以识别。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要轻易地定异端,异端是一个很严重的字眼。 我们当然要警醒异端!对“热心”的异端,我们还是有判断的原则,就是: 第一、 异端的热心带来捆绑,真信徒的热心带来释放; 异端的热心和爱心常常大大地让真基督徒惊异!但是走近一看你会发现,他们的热心和爱心常常更像是“热病”。遇到过做传销或做保险的都深有体会,在你没有买他的产品之前,他们的嘴很甜,每次来都有礼物,都嘘寒问暖,主动帮你做这做那,让你觉得“吃人的嘴短”,不好意思拒绝,但是你硬下心肠拒绝的话,他们的热心就会冷淡了。异端就是这样,给你带来捆绑,若是你不信,威逼、利诱什么的都来了,总之他们的目的不是要你认罪悔改,而是要你信他背后的邪灵、以邪灵为元首。异端为什么要那么热心那?因为它们没有真理的亮光,必须靠人为的热心或强制的洗脑来维持! 从此处亦可见,基督徒的热心也要受到约束,在每一次发热心之前,认真祷告求得主的旨意,不要走在主的前面了。 第二、 异端的话语中歪曲真理,或者简化真理,或者故作高深,真信徒的话语有主的 权柄,且解经时能让人明白; 提摩太后书4:3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 对热心的真基督徒,我们倾听他们的话语,真信徒的话语中有神的亮光与他同在。而异端是没有根基的建造,因此不可能有上层的建筑;异端是没有原则的抓紧,因此不可能有真正的方向。因为圣灵没有进驻他们的心,基督没有做他们的头。所以,当基督徒忽略本质的时候,只有搞现象;基督徒不知道原理的时候,只有搞活动。建造而没有根基,有方向没有原则,有热心而没有智慧,有外面的动作而没有里面的精神,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从这方面看也就明白为什么异端比正统的人更热心,为什么邪教比正统更火热。因为他们的热心没有真理界定。 过于热心的,若是缺乏真理,还不能称之为异端,只是他容易发展成异端,因为他灵里空虚,容易被一些撒旦的深奥之理迷惑。异端一定有歪曲真理的成分,要么简化真理,要么故作高深(启示录2:24)。为什么人不喜欢纯正的道理呢?一来纯正的道理使人要对付自己的罪,这是很痛苦的,但是撒旦不关心罪,只关心你和祂的关系;二来纯正的道理有时候很“平淡”,就像白开水一样,但是撒旦的理却故弄玄虚,让你在宣扬它的时候获得自己的虚荣。弟兄姊妹,一定要记住:白开水才是最养人的!大家要坚信,主希望人人都得救,若是必要靠深奥难懂的理才能得救的话,那么那些文化不高的人岂不是不可能得救了?这岂不荒唐? 第三、 异端的“爱”最终带来羞辱,真信徒的爱带来平安与喜乐。 异端的“爱”的源头是撒旦,它是毒药表面的糖衣,最终的果效是给人带来深深的伤害,而真信徒的爱给人的是永久的平安和喜乐。 总之,我们要做热心的真基督徒。在基督里的热心,就是真热心;凭人意的热心,就容易走向极端甚至是异端。大家要兴起热心来,也一定要警醒! 结束祷告:慈爱的天父,我们感谢你!今天是你及时地送来了灵粮,让我们不至于灵里挨饿。我们教会在你的带领下,正在走向复兴,同时我们也看到仇敌的不甘,牠必兴起大风浪,祂想要让我们教会在嫉妒、纷争、谣言中重新陷入“不冷不热”的老底嘉教会的光景!求主刚强我们,我们必定不以自己的软弱而羞愧,我们必定能藉着您走出老底嘉教会,成为真正的非拉铁非教会。以上的祷告乃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3月 7, 2014
1月 21, 2014
论断,停!
引言:在《制服如火的舌头》的讲道中,我们已经意识到舌头犯罪的破坏力有多么大!这次专门针对舌头犯罪中最厉害的一种—论断进行深入地剖析,让我们从属灵层面挖掘其形成的原因,看到它的本质与危害,最后谈谈面对论断的一些处理方法,最终杜绝论断。 雅各书4:11-12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 腓立比书1:9-10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或作喜爱那美好的事)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什么是论断?“论断”这个词在原文中有审判,定罪,辨别,决定的意思。“论断人”指挑剔别人短处,宣判人家罪状。论断是人吃禁果以后犯的第一宗罪:亚当将吃禁果的罪推托给神为他造的夏娃,潜台词就是论断神造的夏娃不好;而夏娃则将此罪推托给蛇(撒旦),潜台词就是论断神不该让蛇引诱自己(参创世纪3:11-13)。这也是禁果带来直接的果效—知善恶、论善恶。知善恶本不错,错就错在有限的人企图代替无限的神,凭己意去判断或审判别人;由于人不听上帝的话,罪已经入了人的心,人判断善恶时往往会将带着自己的情感与偏见,偏离神公义的标准,对别人施以恶意的评判!并且人往往愿意将判断用于别人,而不用于自己,这就是“论断”产生的根源!注意大家千万不要将“不要论断”的意思理解成我们不可按事实慎思明辨、分别是非(参腓立比书1:9-10)。 马太福音7:1-5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罗马书2:1-5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出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 从此经文可见,人的论断是相互的,你论断了别人,自然别人也会论断你,正所谓“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于是有些人就在这样无穷的论断之中迷失了方向,互相伤害,耽误了圣工。若是每个人都能够管好自己,不过多去评判别人,那么肢体才能够合一相爱。 更深一层次说,论断有时是试图掩盖自己的罪恶,正如法利赛人的自义,一个很常见的(不是绝对的)现象就是人所看到的别人的问题,常常就是自己的问题!比如性格强势的人就很讨厌和性格同样强势的人交往,他们之间也常常会相互论断。人心往往是诡诈的,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罪,遇到问题先往外推卸责任。所以主说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梁木”与“刺”是两个比喻,分别指大错与小错,意思是要人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在试图纠正别人错误的时候才能够将心比心,用爱心劝勉、饶恕人!请大家不要误解这段经文,认为不要去劝勉犯错误的弟兄,而是要求我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先问问自己眼中有梁木没有?若有,先对付好自己再说别人,这样才能令人心服口服。若无论是“梁木”还是“刺”都不去管,那怎么能有长进呢? 那么劝勉和论断有什么不同呢?劝勉中有爱,基于事实;而论断中无爱,基于主观。打个比方:弟兄甲一时软弱对弟兄乙说了弟兄丙一句不中听的话,弟兄乙应该劝甲“你不要这样说他,他未必象你想的那样”,这样说是劝勉,但是下面的说法就是论断:“弟兄啊,不要造谣中伤!”大家看出两者的不同了吗?第一种是就是论事,没有超出自己可见的范围,第二种说法这是针对人,论断人了。 爱的真谛是什么?哥林多前书13:5中的“不计算人的恶”,指的就是论断人,所以,爱与论断是不相容的!我们若是常常陷于论断中不能自拔,爱心就必将窒息!试想,当你总是论断某位弟兄时,他会收到你针对他不好的信息,他也会非常难受的,这样能算是爱了弟兄么?当你论断人的时候,常常是怀着怎么样的意念呢?你敢说没有骄傲自义、苦毒怨恨吗?这和爱心是何等相悖啊!当然,有的人未必有以上意念,只是随便听到一些传闻,就轻易拿来传,拿来论,这也不是对人负责的态度。 注意了!劝勉虽然是对的,但是我们仍须谨慎,我们在“劝”别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断”别人!首先,你能保证你说的是是事实吗?俗话说“眼见为实”,但是眼见的就一定靠得住吗?给大家讲一个孔子的故事:孔子受困于陈蔡时,曾有七天未尝过米饭的滋味。一天,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饭。在饭快熟时,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在吃。孔子故意装作没看到。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梦见先祖,食物是否干净,若干净的话我要先献给尊长。”颜回说:“食物不干净,刚才我是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于是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所以食物是不干净的。”孔子顿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眼见未必为实!由此可知,有限的人往往不能看清暗中的隐情,什么都不要轻易定准。 罗马书14:4 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论断往往是对主信心不够的表现。仔细观察,世人的对话中有多少时间花在论断人上?论断家人、论断朋友,论断上级……,仔细想来,不就是因为他们多数不信上天有公里存在吗?他们于是“替天行道”,总是一副正义的样子,实际上,我们基督徒知道,我们都是上帝的仆人,我们有同样的一个主,什么事自有主去把控,要对主有信心,不要代替主做事。 当自己正陷入别人论断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请看: 哥林多前书4:3-5 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 大家看,保罗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既将别人的论断当做“极小的事”,那么就不会有恼恨和苦毒,只要静静地等着主来,因为他对主的公义和怜悯有信心!可见,拥有信心是制服论断的根本! 我们认识到论断乃是从禁果直接带来的罪之后,便可以慢慢制服它,首先要对主有信心,将判断的主权归还给主。然后,在具体的操作上,也可以找出一些方法:第一、谨言慎行,给自己的口安个栅栏;第二、对付自己的恼恨、骄傲、自义等罪;第三、着眼于大处,小事不论;第四、对人不对事;第五,在不愿说时可保持沉默。 马可福音8:15 耶稣嘱咐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 有一个错误的论调,就是当显而易见的罪或搅扰教会的大罪发生在教会时,有的教会却以不要论断为名任由罪在教会中发酵,腐蚀教会的肌体,这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他们要么是没有弄清不要论断的原意,要么就是以此为名掩盖和姑息罪恶。 正如前面所述,我们不要论断,但是要明辨是非。 有些行为我们不能轻易断定是否是由罪而生时,我们确实不要去论断(比如奉献款如何使用,圣餐应该用怎么样的形式等),但是有些行为却明显是由罪而生,怎么能任由其发酵呢?不能以不论断为名而任由罪发酵!若不然,圣经里为何要常常强调吃“无酵饼”呢? 大家要明白,教会是有一定权柄的(参马太福音16:19,路加福音10:16)!这权柄当然来自主耶稣,但是在形式上看起来却是由教会的人(如长老)来执行。因此缘故,教会的长老运用教会的权柄实施惩戒时,务必先将属于自己的思想隐藏起来,这样,才能听到主的声音。我们不能将来自人的论断所得的结论轻易加在犯错误的弟兄姊妹身上。当然,这在操作上有时确实是一个难题!因此,教会只对那些显而易见的大罪如极重的奸淫、故意的搅扰有处理和审判的权柄,对其它的一些罪,我们只需劝勉,谨慎不让它发酵即可。 最后补充一句,当教会执行其权柄实施惩戒之后,再不要陷入另一类论断之中,就是论断如此的惩戒合不合适,岂不知在教会掌王权居首位的乃是主吗?任何人都难以做到最好,但是主会让事情变得最好! 结束语:慈爱的天父,感谢你感动孩子说出来自你关于论断的奥秘的言语,求主保守我们教会不要成为论断与谣言肆虐的温床,也求主让这次讲道能入每个弟兄姊妹的心,成为祝福人的话语。孩子自己在论断人上也有分,求主挪去孩子的罪,不要让孩子的软弱成为弟兄姊妹的绊脚石,以上祷告乃奉耶稣基督的名。
11月 3, 2013
建造教会的“围墙” ——主的权柄与教会的权柄
引言:前面两次讲道讲了关于建造教会的“围墙”的两个主题,它们都是直接关于教会制度的,今天要分享的主题不完全是关于教会制度,但又和教会制度相关,是关于教会权柄的信息。我们仍然部分地结合《尼希米记》的内容来解读。 一、 什么是权柄,权柄的结构 罗马书13:1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权柄”的希腊文意思是“权力、能力、权威”,指实际拥有合法的权力,能够控制人或事物的能力。希伯来文的“Elohim(神)”这个字,就是“大能者”之意。神不但大有能力,且独有全部能力,可以计划、创造、管理、成全他预定的旨意。 我们必须明白:一切的权柄,无论是属灵的或属世的权柄,无不来自于神(参见权柄的示意图)。撒旦是有权柄(属灵)的,其权柄来自于神;而世上的君王、总统以及一切行政官员的权柄(属世的)也是来自于神。属灵的权柄是带有直接的控制人和事物的能力的(参见创世纪第一章),而属世的权柄是靠法律或制度来体现,它的能力的间接的。 权柄的示意图 二、为什么要顺服权柄 基督徒要顺服所有的权柄,既要顺服神,也要顺服属世的权柄(注:这里的“属世”指的不是我们常常讲的那种“败坏的世界”的意思),因为做基督徒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顺服。顺服神好理解,为什么要顺服人间的权柄哪?有一种错误的“二元论”以为,属灵的国的权柄来自于神,就是神管信主的人;属世的国的权柄来自于撒旦,就是撒旦管不信主的人。这种错误二元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藐视世人的权柄,动辄以属灵自居而违反世人的规条,以至于与世界对立,这是非常错误的!比如我们过马路,就必须规规矩矩地听交警(世人)的指挥,如果你觉得你是“属灵的”基督徒,可以不遵守,那么结局就是可能发生交通事故!正确的观念是:神藉属世的权柄来管理人的国,就是外在可见的一切,包括管基督徒的身体言行,有形教会的建筑及活动;神藉着圣灵、基督管神的国,就是神儿女的内心。罗马书13:1-7中完整地说道要顺服地上的掌权者,抗拒掌权者就是抗拒神的命。这会让初信的稀奇:顺服属世的权柄就是顺服神哪?是!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到,撒旦虽然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但是人仍然有管理世界的部分权柄。那么,若地上的掌权者的命令是直接抗拒神时,要不要顺服呢?当然不能顺服,因为神的权柄为至大。 三、教会的权柄的来源及其特点 教会权柄的来源是教会的建立者、教会元首基督。因为教会建立在耶稣的宝血之上,所以权柄也是从他那里来(马太福音18:18-20)。 教会的权柄具有属灵与属世两重性。教会的权柄主要是属灵的权柄,是藉着祷告、奉主的名,靠着圣灵而执行的 (马太福音18:18-20)。属灵的权柄是十架、圣灵、神话语的权柄,行之于基督国度之内,它是至上的、胜过并掌控属世的权柄:“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以西结书1:16);“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以弗所书1:21);“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马太福音10:28)——就是说,不要怕这些那拘役身体不能拘役灵魂的属世的权力,只要怕“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就是神。 不可否认,教会的外在形式就是“属世”的人、教堂及具体事工等等,因此,在属灵的事奉中必然伴随“属世”的事务。那么,我们教会需不需要“属世”的权柄呢?直白地说,就是需不需要教会的制度呢?答案是肯定的。很稀奇有的基督徒有这样的思想, 就是将教会属灵绝对化,认为一切问题都用属灵的权柄即可解决,以为这样的想法很属灵,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只是我们不可将教会制度凌驾于属灵权柄之上。 总之,教会的“属灵”权柄常常会借助“属世”的权柄而实现。在下面的“宣讲真道的权柄”中有详细叙述。 四、教会权柄的种类概述 第一大类 属灵的权柄 1.宣布福音的权柄 教会所特有的权柄是传扬耶稣基督福音的权柄,这权柄是耶稣基督赐给教会的。在敌对性的世界传讲福音,没有权柄是做不到的。传扬福音是教会的基本职责,也是教会必须执行的使命。通过传扬福音给众人传达耶稣基督和他救赎工作的信息,使人们迎接主耶稣为自己的救主,加入教会。因此在教会所具有的权柄中,传扬福音的权柄是最大,最有力,而且不可回避的权柄。这虽然是教会所具有的权柄,但也是义务和生命(提摩太后书4:2)。 2.宣讲真道的权柄 教会具有传扬基督的道,并竭力守护的权柄(参见犹大书1:3)。教会就是真理的支柱和基地。教会持守真理,并传达真理,但因为是救赎之道,必会有使教会变质的工作侵扰教会。教会应该把好关,正确解释圣经。这义务是教会根本的重要之事。当然,对圣经的解释,有其恒定不变的因素,又有时代的相对因素。比如:上帝宣布的十条诫命,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的,但是旧约中对以色列人的规条,却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而制定的,比如割礼,我们现在就无从遵守,也无需遵守,只需要理解并遵守其精意(接受心灵的割礼)即可。 在新教中众人都是祭司长,不但教会、而且圣徒们都拥有正确地解释圣经的权力,因为圣经本身就是圣经的解释者。这里就马上要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家庭教会中教牧人员严重缺乏,许多家庭教会没有牧师,或者传道人没有经过正规的神学训练。我们不是说上台讲道的必须有正规的牧师证,或者必须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在目前的状况之下,也不可能做到,但在这样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圣经的解释没有“同质性”,假若对真理的解释出现混乱,就不能抵制异端。多少家庭教会走向分裂是因为教会中讲台的信息出现了分歧!分歧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属灵的、正确的,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那么,对于一个真基督教会来说,应该如何避免呢?办法是除了让教会中上讲台的尽可能参加正规的神学培训外,就是靠教会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绝不可以随意地让人讲道。其他同工必须常常为讲台的信息同心合一地发出诚实的祷告,让圣灵带领大家有共同的看见,正因为我们的神是真神活神,所以必会让大多数同工被同样的圣灵所感,不可能圣灵仅感动少数人,因此在制度上要体现这一点。 3. 属灵恩赐如医病、赶鬼的权柄 此节不作细述,只是要注意,医病也好、赶鬼也好,这些都是主的恩赐,不是为了荣耀自己,而是为了神的事工需要。具体可参见讲道:《关于神迹》。 第二大类 “属世”的权柄 1. 维持权 尼希米记13:10-12 我见利未人所当得的分,无人供给他们,甚至供职的利未人与歌唱的,俱各奔回自己的田地去了。我就斥责官长说,为何离弃神的殿呢。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们照旧供职。犹大众人就把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库房。 教会的维持权是为了合理地执行和维持基督的法,正确建立教会而给予的权柄。不仅为有关政治性问题或权柄,而更主要是为确保礼拜的典范和教会生活的秩序建立规范。所以教会具有为合理地应用基督的法而制定规范,即信条,教会宪章的权力。因此承认教会成员资格,制定教会人员的资格。形成公众礼拜的形式,并且制定劝惩的条例。 这必须以圣经的一般原理为基础,而且这些细则都是为了维护教会的利益和权力而制定的,所以可以考虑特殊的要求和利益而制定。如果其规范阻碍教会的正常生活,就要修正。 2. 劝惩权 尼希米记 13:7-9 我来到耶路撒冷,就知道以利亚实为多比雅在神殿的院内,预备屋子的那件恶事。我甚恼怒,就把多比雅的一切家具从屋里都抛出去。吩咐人洁净这屋子,遂将神殿的器皿和素祭,乳香又搬进去。 尼希米记13:23-25 那些日子,我也见犹大人娶了亚实突,亚扪,摩押的女子为妻。他们的儿女说话,一半是亚实突的话,不会说犹大的话,所说的是照着各族的方言。我就斥责他们,咒诅他们,打了他们几个人,拔下他们的头发,叫他们指着神起誓,必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外邦人的儿子,也不为自己和儿子娶他们的女儿。 为维护教会的圣洁,施行劝惩。由于教会生命的原理是圣灵,教会必须圣洁,圣洁就是离弃罪遵照神的话语而活。在基督教,真理和伦理是统一的。对基督教来说,真理就是伦理。因为我们和神的关系是伦理化、人格化的关系。因此在伦理的、道德的生活中不能不实行劝惩。为持守真理,就需要治理。神命令并赐权柄于教会维持自身的圣洁。为持守这圣洁,当教会的成员过着以罪为乐的生活的时候,教会就要劝勉他们脱离罪。因为罪就象癌症,若不及时除掉,就会扩展到全身。若劝勉不成,就要加以制裁。劝惩就是除去枯干的、腐烂的、枯死的枝条,即无法挽回的人,就为了保护其他人而赶出,并且医治使人恢复。但劝惩需要按照神的话语,靠神话语的权柄,与圣灵同工才能执行,并非靠属乎血气的力量。 3. 事奉权 尼希米记 7:2 我就派我的弟兄哈拿尼,和营楼的宰官哈拿尼雅,管理耶路撒冷。因为哈拿尼雅是忠信的,又敬畏神过于众人。 教会在产生就是由耶稣基督的牺牲成就的。因此教会把事奉当作其生命来实行。不仅如此,因教会产生的根源,教会始终靠牺牲的事奉维持并成长。因为事奉是教会的根本,事奉包括讲道、查经、敬拜,也包括探访等方面。帮助物质上贫乏的人是教会存续期间应该要作的事情。神的国是包括灵性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全领域。基督徒通过奉献把物质再分配,救济困难的人。事奉权也是在天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结束祷告:荣耀的天父,感谢赞美你通过长时间的启示,让孩子明白了一部分关于您的权柄的真道。我们必慎用您赐予的权柄,用您的权柄利益教会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求主赐给我们教会更多的权柄,是我们教会有更大的属灵争战的能力,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
10月 27, 2013
建造教会的围墙——教会领袖与教会制度
引言:在上一次讲道中我们讲到教会制度的特点与教会圣工的结构。本次讲道着重讲教会领袖与教会制度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两个大问题:第一是教会领袖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第二是教会领袖与教会制度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主要还是立足于《旧约》中的《尼希米记》来阐述。 首先必须澄清:一个初期教会的负责人未必能称得上教会的领袖,因为他的灵命未必具备教会领袖的素质。那么,教会领袖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质呢?新约时代,耶稣要求神家的仆人应具备忠心、良善(参马太福音25:21)、有见识(参马太福音24:45)等素质,也应该“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参使徒行传6∶3)的条件;提摩太前书3:1-13中更是详尽地阐明了教会领袖、教牧同工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以上经文所提出的条件其核心是必须高举基督,必须做好佣人、仆人和领头羊,必须顺服主,对主忠心。做领袖的不是要辖制众人,乃是要做众人的榜样(参彼得前书5:1-3)。 以上这些诚然是教会领袖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关于神的领袖所应该具备哪些特别的素质?我们看《尼希米记》中的尼希米的作为就会明白,他可以作为教会领袖的典范。 尼希米的世间职位为酒政,酒政可以算作王的亲信,但能作领袖顶要紧的一项可不是才能和职位,而是对神的事工敏锐的觉察和立即的行动。请看: 尼希米记 1:3-11 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说,……主阿,求你侧耳听你仆人的祈祷,和喜爱敬畏你名众仆人的祈祷,使你仆人现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 由此经文可见,尼希米见神的子民遭难,他不仅仅是哀愁,而是立即在祷告中作了四件事,第一是马上在神面前顺服认罪;第二是敏锐地感受到圣灵催促他去组织重建耶路撒冷围墙;第三是透过神的话向主支取恩典和能力,第四是立即行动起来,向波斯王要求重建围墙。看!他在神的大工面前,从来没有半点拖延、行动积极,若是没有行动,可以说什么也不会发生!相反,有些教会的负责人过多地停留在口头上,行动甚少。关于祷告,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要配合以行动,神才会借着信徒的行动而动工成就,这点尼希米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 仅有这些当然还不够,作领袖的必须有敏锐地识破撒旦的诡计并具有和撒旦争战的能力。请看: 尼希米记 6:7-8 你又派先知在耶路撒冷指着你宣讲,说在犹大有王。现在这话必传与王知。所以请你来,与我们彼此商议。我就差遣人去见他,说,你所说的这事,一概没有,是你心里捏造的。 尼希米记 4:12-15 那靠近敌人居住的犹大人,十次从各处来见我们,说,你们必要回到我们那里。所以我使百姓各按宗族拿刀,拿枪,拿弓站在城墙后边低洼的空处。我察看了,就起来对贵胄,官长,和其馀的人说,不要怕他们。当记念主是大而可畏的。你们要为弟兄,儿女,妻子,家产争战。仇敌听见我们知道他们的心意,见神也破坏他们的计谋,就不来了。 尼希米记 6:11 我说,像我这样的人岂要逃跑呢。像我这样的人岂能进入殿里保全生命呢。我不进去。我看明神没有差遣他,是他自己说这话攻击我,是多比雅和叁巴拉贿买了他。 从这两处经文可见,任何关乎属灵复兴的事,仇敌撒旦绝不可能袖手旁观,它必千方百计地搞破坏。撒旦的破坏首当其冲地就是针对教会领袖,因为假若领袖中了它们的诡计,则破坏的效果当可达到最大,所以领袖在撒旦的搅扰面前应该保持最清醒的头脑,要善于识破撒旦的诡计,对于撒旦的试探、引诱和陷害,最紧要的办法就是象尼希米一样直接点破(如:你所说的这事,一概没有,是你心里捏造的。)。要知道撒旦是属于黑暗的势力,它最怕见光,若将它的伎俩暴露在光天之下,这样它就没有办法。最怕的是无意中配合了它的计划,比如:撒旦让我们信徒之间发生误会,而为了解释误会,我们不知不觉用了属乎血气的方法去试图澄清,结果越解释越乱,反而造成了新的误会。我们这里不是说什么都不要去澄清,而是要意识到这是撒旦的搅扰,我们是和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应急天上属灵气的恶魔(参以弗所书6:12)进行争战,灵界的问题要用属灵的方法和属天的智慧解决,比如尼希米这次就是用对仇敌置之不理的方法。所以,教会领袖必须具备来自主的与撒旦争战的能力。这样,“仇敌听见我们知道他们的心意,见神也破坏他们的计谋,就不来了。” 最后,做领袖的必须有一颗公义、清廉的心。请看: 尼希米记 5:7-8 我心里筹划,就斥责贵胄和官长说,你们各人向弟兄取利。于是我招聚大会攻击他们。我对他们说,我们尽力赎回我们弟兄,就是卖与外邦的犹大人。你们还要卖弟兄,我们赎回来吗。他们就静默不语,无话可答。 尼希米记 5:15-18 在我以前的省长加重百姓的担子,每日索要粮食和酒,并银子四十舍客勒,就是他们的仆人也辖制百姓。但我因敬畏神不这样行。……虽然如此,我并不要省长的俸禄,因为百姓服役甚重。 对于做领袖的人来说,神对他的要求比一般信徒严格得多,但是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公义与清廉。 尼希米有一颗来自神的公义的心,他面对以色列人被自己的弟兄欺压时,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指责欺压者,为受欺压的弟兄说公义的话。不要认为这很容易做到,我们现在的教会,往往由于信徒的软弱与人员的混杂,必然出现不少不义的事,教会的领袖若出来指责,必然可能会“得罪”一些弟兄(尤其是得罪为教会出钱出力比较多的弟兄),若是不加指责,则必然会得罪主。这真是作领袖的一件难事!但是作为领袖,应当与主同行,在得罪人和得罪主之间,宁可得罪人,也不可得罪主!不可做“老好人”。只有将来自主的公义时时刻刻存在心里,才能真正人信徒心服口服,顺服你的带领。 随着教会事工的发展,领袖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面对钱财,但如果在此之前没有除去贪财的心,钱财就能够激发我们没有对付好的,至今仍然隐而未现的罪和软弱。教会初期一般比较贫穷,人们可能还不会显露出什么,但后来有机会了,隐藏的贪心也发动起来——当初仿佛很爱主,甚至很热心地事奉,及至做了领袖,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教会的钱后,从里面来的贪念、虚荣、享受欲、某些需要就会使人向这些钱财伸出不义之手。许多领袖就是这样跌倒的,所以领袖的腐化问题,成为了当前教会内部的重要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不让领袖涉及钱财,因此我们需要用制度加以规范,虽然制度是人制定,不能在属灵上解决根本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堵住领袖的破口。 下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教会领袖与教会制度的关系?分三个大的方面阐述。 首先,教会领袖是教会制度的主要建设者。 正如耶路撒冷城墙需要神的子民共同建造一样,教会制度的建设也必须有所有教会弟兄姊妹共同参与。但是教会领袖在制度建设的主要作用不可忽视,这是因为教会领袖具备比一般信徒更属灵的品质,他更能看清教会的一些问题;神给他更清晰的异象,使得他也更加明白神的旨意。 《尼希米记》中虽然没有直接叙述尼希米如何组织大家建设城墙,但是从第三章城墙如此合理有序地建造城墙的经文中我们看到这背后尼希米的作为,尼希米如此的管理素质自然是神的恩赐。 其次,教会领袖必须是教会制度的忠实执行者和维护者; 教会领袖首先要带头执行教会的制度。虽然这制度是人制定的,并不象神的诫命一样这么绝对,但是,教会制度体现了教会的权柄,从天上到地下,一切的权柄无不来自于神(在下一次讲道中将专门阐述关于神的权柄与教会权柄之间的关系问题),既然制定了制度,就无一例外地要顺服执行。尼希米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执行力”和他是一位顺服制度的榜样分不开的,请看: 尼希米记2:5 我对王说,仆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欢,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我又对王说,王若喜欢,求王赐我诏书,通知大河西的省长准我经过,直到犹大。 虽然尼希米做的是神的圣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自大而不顾属世的制度,他在世人的王面前也是规规矩矩“求王赐我诏书”.可见他的顺服的品质!再延伸一点,我们的主耶稣在受审讯的时候,他也没有悖逆当时的法官,顺服至死。我们新约教会自然更应该如此行。正因为尼希米做了如此好的榜样,故以色列人出现了如此的复兴,请看: 尼希米记 8:1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 大家注意这句话“他们如同一人……”,想一想,大家没有一颗顺服的心,这能做到吗? 当教会出现悖逆制度的行为时,教会领袖必须站出来维护。当然,我们不能高举教会制度至神的诫命之上,若是随着教会的发展,制度出现了不适宜的情况,可以由同工共同商议修改,但是这也是要按着次序行。 最后,教会领袖灵命的光景直接影响到教会制度的执行情况; 不可否认,教会领袖灵命的光景会直接影响到教会制度的执行情况。尼希米记中的尼希米的灵命没有出现问题,但是请看: 尼希米记13:6-7 那时我不在耶路撒冷。因为巴比伦王亚达薛西三十二年,我回到王那里。过了多日,我向王告假。我来到耶路撒冷,就知道以利亚实为多比雅在神殿的院内,预备屋子的那件恶事。 虽然尼希米没有问题,但是当尼希米离开耶路撒冷后,那里的犹太人渐渐地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教会领袖对教会的影响力,在旧约中,失败的领袖如罗得、基甸、参孙等,不胜枚举,因为他们的失败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这里不展开论述了。 结束语:荣耀的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你!此次的讲道孩子觉得很困难,但是您亲自做工,不仅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属于您的教会所有的弟兄姊妹。求主赐给我们教会一个合您心意的领袖,好顺着您的旨意行!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门!
建造教会的“围墙” ——教会制度的建立
引言:在《旧约》的《尼希米记》中专门描述了尼希米带领以色列人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故事。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个故事呢?耶路撒冷的城墙预表当今教会的制度,作为属基督的教会,其元首只有耶稣基督一个,那么为什么还有必要建立制度呢?教会的权柄是什么?教会制度与基督带领会有矛盾吗?我们将分三次讲道来阐明这些问题。 教会起初从无到有,从有到丰富,必然要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教会在初始阶段,工人不多,信徒灵命有限,圣工不完备,不能形成有效的制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教会的逐渐复兴,人数增加了,圣工增多了,带来的问题与纷争也自然增多了,因此就有必要建立一个教会的制度,让各样的圣工有序地去做;让教会遭遇纷争时有一个仲裁的机制;同时让教会的制度有一定的自洁及堵住信徒破口的功能。尽管如此,有些姊妹还会有想法:我们的教会是基督的灵宫,安排圣工是必要的,但无需象世人一样制定一套制度来约束人,这个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当然我们有圣经做依据: 哥林多前书 14:40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 尼希米记1:3 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哥林多前书12:28 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 上面的经文提示我们:一个成熟的教会,其圣工的分类很明确:使徒、牧师、教师……各样的圣工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不能随意越份,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从另一方面来看,首先,我们既是属于基督的新人,有基督生命的样式,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同时也是罪人!每一个信徒都难免会有各样的破口,会有犯罪的倾向,甚至可以说,并不是来聚会的都是真信主的,因此更需要建立制度来约束。尼希米记中的城墙就预表教会的制度,若是教会没有制度,就会象尼希米记中的那些犹太人那样“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 下面有三点关键问题: 第一,教会的制度与属世的制度有什么相同与相异之处?教会制度制定的原则是什么? 第二,教会领袖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质?教会领袖与教会制度的正确关系应该怎么样? 第三,主的权柄与教会的权柄各是什么?教会的权柄和教会的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今天的讲道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正因为教会信徒有属灵与属肉体的两重性,所以教会的制度与世界的制度必然有所不同,世界上大体有两种制度,一种是家长式的专制制度,一种是民主制度,我们教会应该用哪一种呢?圣经中没有十分明确地教导,但是从使徒行传16:23:“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来看,教会的制度不能是那种完全的民主制,若是完全的民主,那么就有可能由于过分迁就普通信徒的意见而忽略属灵领袖的带领,使主难以透过教会领袖实现祂的旨意;但是应该看到,也绝不能一味地用教会领袖全权负责的家长式制度,因为无论领袖多么属灵,他仍然是人,难免会有软弱跌倒的时候,因此需要对其权利进行约束。 诚然教会不能完全对付信徒的罪,对付罪是每个信徒自己的事,但是教会可以通过制度使得罪不易成为“酵”使得整个教会“发”起来。尼希米记中的城墙预表教会的制度,当城墙破损、城门焚烧的时候,也就是教会制度虚设无人执行的时候,教会就会象一个没有城墙的城,撒旦可以任意来攻击凌辱我们。因此,教会制度的建设中不同于世俗建立制度那样的状况,在建立与维护的过程中随时要面对与撒旦的争战: 尼希米记4:16 从那日起,我的仆人一半做工,一半拿枪,拿盾牌,拿弓,穿(穿或作拿)铠甲,官长都站在犹大众人的后边。 尼希米记4:7-8 叁巴拉,多比雅,阿拉伯人,亚扪人,亚实突人听见修造耶路撒冷城墙,着手进行堵塞破裂的地方,就甚发怒。大家同谋要来攻击耶路撒冷,使城内扰乱。 尼希米记6:15-16 以禄月二十五日,城墙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我们一切仇敌,四围的外邦人听见了便惧怕,愁眉不展。因为见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们的神。 在与撒旦的争战中,城墙越建越牢固。上帝很奇妙,祂让我们用这样的方式锻炼教会,让我们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也可以荣耀主,让世人和仇敌知道这工作是出自我们的神!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教会制度的建设和维护不仅是教会领袖或长老少数人的事,参见尼希米记第三章城墙的建造过程,我们发现建设城墙是“全体”的事,,并且由尼希米记7:3:我吩咐他们说,等到太阳上升才可开耶路撒冷的城门。人尚看守的时候就要关门上闩。也当派耶路撒冷的居民,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这说明教会的制度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维护。 《尼希米记》第三章详细地讲述了耶路撒冷城墙的建设的全过程。我们知道城墙预表教会的制度。而在此章节中不厌其烦地提到了城墙的十扇门以及围墙建设的细节,到底此十扇门墙有什么属灵的含义与预表呢?下面我们列表加以说明 名称 基督徒个体属灵意义 基督教会属灵意义 羊门 耶稣是神的羔羊,世人首先 须接受基督才能成为基督徒 教会必须持定基督做元首 鱼门 得人如得鱼 教会领人归主,向慕道的世人敞开 古门 走真理的古道 教会必须有真理的教导和引领,严防异端 谷门 存谦卑与受试炼 教会必定会出现纷争与分裂的阶段,通过此阶段造就谦卑的工人,彼此合一,教会成长 粪厂门 清理生命垃圾、信心火练纯净 教会必须共同对付罪、清理危害教会的假基督徒 泉门 流出生命的活水 教会必须有见证,成为祝福的管道 水门 水籍着道洗净,成为圣洁 教会必须持守圣洁 马门 经历属灵的争战 教会必须经历属灵的争战 东门 迎接基督的再来 教会守望基督再临,随时准备接受基督检验 哈米弗甲门 个人生命接受基督检验 教会接受基督的检验 从上面的表格可见,城墙的十扇门的寓意十分丰富,总的来说,站在基督徒个体方面来看,他们预表了基督徒从归入基督到生命接受基督检验的有序的全过程;站在教会整体方面来看,他们预表了一个成熟教会必须具备的功能结构。从此功能结构也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建立教会的制度。 全备的教会应该具备上表中所述的功能,下面阐述重点的几个方面: 首先教会中必须有基督作为元首,这是教会成为真教会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能保证这一点呢?要知道假教师也是自称为属于基督的哦!因此我们要时时查验,我们的教会有耶稣基督的同在没有?尤其是教会的领袖是不是真正时时持守耶稣基督作元首?若不然,就该弃绝他。教会是否属于基督,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看“古门”,古门是真理的通道,此通道的门应该有“门闩”,守卫此门的应该是明白真理的最忠心的仆人,他们让基督真理畅通无阻,而将异端坚决拒之门外。 其次教会应该是向慕道的世人敞开的。必须防备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将教会严严实实地封闭起来,不轻易让人入会,生怕自己的“圣洁”被“污染了,即使偶尔让人加入,要求也极其严格,这样就相当于“鱼门”几乎关闭了!另有一种情况就是随随便便地让人入教会,哪怕是对犯有严重的罪拒绝悔改,也置若罔闻,还以“爱心”的名义自欺欺人,结果一点酵让整个面团都发起来,使得教会偏离正道,甚至成了魔鬼的巢穴。这相当于“鱼门”没有装门闩。所以鱼门应该是个有门闩的门(尼希米记3:3) 当教会有了真理以后,各样装备也逐渐地丰盛起来,那么主将让我们“断奶”,这是一个较长的一个阶段(古门与谷门这一段城墙很长,参见尼希米记3:6-13),在此阶段,魔鬼必不甘心教会复兴,会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我们(参见尼希米记4:7-8;6:2),于是莫名的纷争出现了,教会甚至可能出现分裂的危险。此时似乎教会正处于低谷(所以叫谷门),但是不要害怕,我们一方面持定元首耶稣基督(耶路撒冷圣殿),另一方面依靠教会的制度(耶路撒冷城墙),就可以安然度过幽谷。 经历谷门之后,教会成长,信徒合一,我们才有集体对付罪的力量,信徒能通过教会慢慢去除罪,假基督徒在这个教会也没有立足之地,罪及败坏将向垃圾一样通过“粪厂门”清理掉,然后在“欣嫩谷”用火焚烧,预表我们的信心经过火炼之后变得纯净。谷门和粪厂门需要我们长老(核心同工)共同把守,在幽谷之中,很容易让人迷茫,失望,没有一个坚强的长老(核心同工)团队,很难度过此二门。 泉门和水门不同,经历了前面几道门后,教会才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教会,这样的教会才会有各样的美好的见证:探访有爱心有果效、传福音有力量,天国的人日益加添……见证像泉水一般川流不息,从“泉门”流出生命的活水;而水门指的是教会最终成为圣洁,成为蒙主喜悦的教会。 属灵的争战是一直贯穿在教会成长的整个过程的,但是教会成熟了,才能真正打赢属灵的争战,在“马门”的阶段,教会成了主的精兵,在各样的属灵争战中都能得胜。 总之,一个教会制度应该是一种教会领袖的带领与教会会众监督相结合的机制;教会制度应该起到一定的维护教会信仰纯正及维持教会圣洁的作用;教会制度应该使各项圣工让所有信徒都参与却能有序的运行;教会制度应该让信徒的恩赐正确地发挥作用;教会制度应该是能成为我们作属灵的争战的阵地。 结束语:荣耀的天父,感谢赞美你!感谢你在我们教会中作主作王,在我们教会复兴的转折点上给我们及时的帮助,让我们的教会慢慢从初期教会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教会。主啊,孩子向您呼求:让我们教会的制度能够有效地执行,让我们制定的制度不会影响圣灵自由的运行,而成为我们教会坚实的“围墙”,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门!
10月 3, 2013
以斯帖的大信、大爱和大勇
引言 旧约中有两卷以女性的名字命名的经卷,即《路得记》和《以斯帖记》。路得是一个非以色列族的神的忠心女儿的形象,她的坚定、忍耐、爱心和顺服给我们女性基督徒树立了榜样;而以斯帖则是一位美丽的以色列族女“英雄”,她以极大的信心、爱心与勇气拯救了古代波斯境内的整个以色列民族!我们分两个部分学习《以斯帖记》,首先我们完整地叙述及浅解整个故事,然后提出几个问题给大家思考;第二部分将通过此故事启示基督徒得胜的秘诀及一些教训。让我们先一起来分享这跌宕起伏的圣经故事吧! 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与人物 时间:约主前四五百年 地点:书珊城、波斯王宫 人物(共五个): 亚哈随鲁:波斯王(即薛西斯(Xerxes),由主前485至465年作王) 瓦实提:被废之王后 哈曼:憎恨犹太人之宰相 末底改:犹太人之领袖 以斯帖:犹太人女子,原名哈大沙,后为新王后 二、故事情节 1.上集—厄运突降神选民,波斯新后挺身出 (1)第一章 瓦实提被废 首先第一章叙述亚哈随鲁王的豪宴,当时波斯国正在其巅峰状态中。从宴会的极尽奢华来看,可见亚哈随鲁王是一位好大喜功的王。然后王命王后瓦实提出席,目的仅仅是“展览”她的美貌。我们可以想像瓦实提的尴尬,一朝天子在群臣面前为一妇人所拒绝,王的尊严受到损害,于是王在烈怒中,立刻废了她的位份,并且通告全国(1:13~22)。 大家注意1:7-8节特意提到的:“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看起来亚哈随鲁是一位多么可亲、随和的王,可是仅仅因为自己的王后不肯听自己的一次召唤而轻易地将王后废去!这似乎是有些矛盾。其实这不难理解,王之所以想王后发烈怒,是因为他特别看重的个人“尊严”瓦实提的损害。可是他为了这“尊严”,却毫不顾及王后的感受!不要认为我们普通人不会犯这样的罪,我们也常常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王”的位置,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时,可能也会像这位王一样“心如火烧”的。 亚哈随鲁王犯了错,还要为自己找到充分说服自己的理由。这时候,米母干等“达时务的明哲人”及时地发挥作用了,他们迎合王的意思,不规劝王,甚至将王后“上纲上线”到“藐视自己的丈夫”的地步,于是,王作废后的决定不但没错,而且成了“英明”的决定,并通过降旨的方法成为律例,致使王错上加错。王的昏庸为后来以色列族的灾难留下了伏笔。 (2)第二章 以斯贴封后 “这事以后,亚哈随鲁王的忿怒止息,就想念瓦实提和她所行的,并怎样降旨办她。”(2:1-4)。显然王后来后悔了,但是王的命令不可更改,于是他只好另选美貌的女子代替瓦实提为王后。 以斯帖登场了。她是犹太人中的便雅悯人,容貌俊美。她的父母双亡,她的堂兄末底改就收了她当作自己的女儿抚养(2:7)。从2:9、15可见以斯帖不单外表美丽,内心也是十分谦和并有智慧。以斯帖最终被王封后(2:17),不仅是因为她的美丽,而且和她的美好的品格有很大的关系。 按犹太人之传说,末底改曾把以斯帖“藏”起来,不希望她入宫的。他亦曾叫以斯帖不要让人知其籍贯(2:10),免生意外,若参看3:4,我们就了解末底改是眼光独到了。 一般来说,神是进制犹太人与异族通婚的,但这里却有神奇妙的安排。 (3)第三章 哈曼施毒谋 又过了五个年头(3:7)。这期间,一个亚甲族王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渐得王的宠信,替王管理全国。甚至下令,“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哈曼”(3:2),这是何等的荣耀!当时唯独末底改不拜。为什么呢?原来波斯人是把王当作神的化身的,这时哈曼既得宠,人们下拜哈曼,亦即等于下拜王,下拜他的神了,末底改作为以色列人自然不会如此作。哈曼就极其愤怒,预备要在十二月十三日,屠杀所有的犹太人。哈曼既被称为“犹太人仇敌”(8:1,9:10),又从他向王的奏告来看,可见他早就有要铲除犹太人之心,末底改不肯下拜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亚哈随鲁王轻率地就容让哈曼如此作,把几百万勤劳而忠心的犹太人除灭,实在不能不令人吃惊。他的行为酷似近代之希特勒。即使后来以斯帖揭发了哈曼的阴谋,王发烈怒也绝不是因为针对哈曼的残酷,而只不过是他的阴谋会危害他心爱的人以斯帖而已,王的昏庸,可谓“空前绝后”。 (4)第四章 末底改请命 王批准了哈曼的奏章,同意他杀戳犹太人(3:12-15)。可哈曼是通过抽签的方式,抽的签是一年以后,这使得以色列人有充分的时间应对,这里也是神的奇妙安排! 第四章便记载犹太人对此事之反应,他们悲哀哭泣,披麻蒙灰(4:1~2),末底改便通过哈他革去找以斯帖,求以斯帖想办法。 他给以斯帖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原来当时有一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4:11)而在那时以斯帖已有一个月的时间没见过王了(4:11),这就意味着王对她好像是冷淡了。而此等大事不容他们有太长时间的等待或拖延。因此,以斯帖若要向王请命,就必须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 以斯帖有两种选择:一是为了保全自己,对此事不闻不问,因为她的以色列民的身份不成暴露,有时贵为皇后,按常理来说她不会受到伤害,但是这样做必将得罪全能的上帝,因为她的冷漠,必将受到上帝的惩罚;二是勇敢的挺身而出,这样她很可能会因为违反了但是的定例而被王处死,也有可能王会赦免她。可是即使赦免她,要王垂听她的话也是难上加难!须知这位王可是会为王后一次不听他的话而废后的呀!总之选择后者胜算很小。 以斯帖是如何选择的呢?她选择了后者!在这里,我们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位美丽而高贵的以色列少妇,她是如此的可爱动人。她说:“我若死就死罢。”(4:16),这句话集中体现了她对神的大信、为全民族而牺牲一人的大爱、不畏君权而敢于冒死直谏的大勇。究其根本,要做到这点,还是需要对神的公义的大信、对神的全能的大信、对神的慈爱的大信!则充分地验证了马太福音10:39中的一句话:“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诚哉斯言! 至此,神的作为是越来越显明了,且看末底改对她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4:13-14)这是神借末底改的口告诉她,她被选上当王后乃是神为此次救赎做预备的。信实的神必不会让犹太人灭亡,而神的救赎需要人作同工参与,人有自由选择是否作上帝的同工,若是以斯帖放弃,大能的神也另有办法兴起另外的人选作工而成就上帝的旨意。 (5)第五章 以斯贴晋王 第三日,以斯帖终于进宫了,他为叫王容易注意到她,就“对殿站立”(5:1)。那日适逢王坐朝,远远看见以斯帖在那里,他心中知道必有什么大事会使平日柔弱的以斯帖冒死进宫,他向她伸杖,问她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5:3)以斯帖就要求王带着哈曼赴她摆的筵席。当日,王带着哈曼去了,以斯帖觉得时机未成熟,就要求王再参加一次她的筵席。 这个安排足以看见以斯帖的睿智:第一,以斯帖要王带哈曼赴席,这样哈曼就逃不了;第二,以斯帖在王面前揭露其阴谋时,哈曼会无所遁形,因为哈曼不敢在王面前撒谎;第三,这样哈曼亦没有机会在背后造谣中伤以斯帖与犹太人。第四,以斯帖要求王与哈曼两次赴席,并非以斯帖胆怯,而是让哈曼产生一种错觉:觉得王后特别看重他而飘飘欲仙,人在飘飘然的情况下最容易丧失警惕,完全不会想到自己将大祸临头。 当然,在以斯帖的这一切工作之上,有一位更睿智、大能的神与她同在,暗暗地帮助她,公同完成救赎计划。在两次宴会之间,神已暗中作了许多事:第一,哈曼预备了木架,最后神让这个木架改为让哈曼自己“享用”;第二,第一次宴会后当日的晚上,王睡不着,忆起末底改之功而要加赏禄(6:1);第三,王命哈曼把赏赐带给末底改,这自然使他更心有不甘。 至此,以斯帖揭露哈曼之阴谋的时机成熟了。 此节启示我们:基督徒也是需要一些智慧和谋略的,对待敌人要“灵巧象蛇”(马太福音10:16),祷告固然重要,智慧的行动也一样重要。 2.下集—神暗助力以斯帖,谈笑仇敌即湮没 (1)第六章 末底改得荣 到第六章,剧情急转直下,神用他非常之机巧,轻易的就把整个形势扭转过来。 那夜,王睡不着,就叫人拿历史书来念给他听,让他重新记起末底改曾救他一命,他却未曾报答他。哈曼大清早进了宫,正想要求“王将末底改挂在他所预备的木架上”(6:4),王就问他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如何待他呢?”(6:6)哈曼以为王指的是他,便夸夸其谈,说了一大通让王喜悦的人得到何等的荣耀的话。哈曼正说得飘飘然之际,怎知就听到王说:“你速速将这衣服和马,照你所说的,向坐在朝门的犹大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说的,一样不可缺。”(:6:10) 什么?没弄错吧?是那个“犹大人末底改”?哈曼简直不信自己的耳朵,但王令如山,千真万确!他进来时本欲求王置末底改于死地,哪里会想到没过几分钟,出去的时候却要奉王命把他抬至高处。哈曼不单是美梦破碎,还要亲手抬高他的仇敌。可见无论他如何谋划,但“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 (诗篇2:4)。这真是神对哈曼最大的讽刺。 末底改被高举得荣耀之日,就是哈曼失势之时。 (2)第七章 哈曼终害己 自第七章起,哈曼真如小丑一样,处处碰壁,直到死时。先在末底改一事,他已:“触尽霉头”,那知回到家里,碰见他的妻子及朋友,获知其失败后,对他说了一段十分精彩的话: “你在末底改面前始而败落。他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 (6:13)哈曼自然满肚子不高兴,却不知是末日之丧钟已为他敲响(六14)。当他与王出席以斯帖之筵席时,亚哈随鲁再向以斯帖保证必成就她所求。怎料以斯帖开口求的竟是:“我所愿的,是愿王将我的性命赐给我。”(7:3)自瓦实提被废后,以斯帖就是王之安慰,现在获悉她竟有生命危险(哈曼不知以斯帖是犹太人,故不防备有此一着),便立刻追问情由,以斯帖就把哈曼之阴谋揭露了(7:4-6)。 当时王便大怒,但仍没有要杀哈曼之意,他只是拂然而别,走进御花园去。哈曼知道大祸临头了,双膝一软,就倒在以斯帖的榻前喊救命。那知王就在这时回来,以为哈曼竟敢在他面前调戏王后,不由又急又怒,大叫:“他竟敢在宫内,在我面前凌辱王后吗?”(7:8)他终于被王定意处死。他的厄运还未止于此呢!哈曼被蒙上脸之时,正好有个太监在旁边,他就告诉王哈曼家中有一个五丈高木架,是预备挂末底改的,现在用来处置他自己就适合不过了,王的愤怒直到哈曼被挂在自己的架上才止息(7:10)。 (3)第八章 犹太人复仇 哈曼死了,但是王颁布的命令是不能更改的,于是王颁布命令,允许以色列人在固定的某月某日,聚集在一起剪除害以色列人的一切仇敌。 (4)第九章 首定庆普珥 以色列的仇敌除灭净尽了,哈曼的儿子除灭了。以色列人彻底得胜了!“(末底改)嘱咐他们每年守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以这月的两日为犹大人脱离仇敌得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吉日。在这两日设筵欢乐,彼此馈送礼物,周济穷人。”这就是普珥节的由来,“普珥”是“掣签”的意思。 (5)第十章 高举末底改 “末底改穿着蓝色白色的朝服,头戴大金冠冕,又穿紫色细麻布的外袍,从王面前出来。书珊城的人民都欢呼快乐。”(8.15)“末底改在朝中为大,名声传遍各省,日渐昌盛。”(9,4)从这两句话来看,末底改被高举了,且很得人心,也可以反过来看原来哈曼做宰相的时候是多么不得人心! 三、四个问题 为何本书自始至终没有提及神的名字? 本书的人物各有深意,你知道他们各预表什么吗? 从以斯贴记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如何看待以色列的杀戮行为? 这些问题大家思考一下,等到下一次讲道时回答。 结束祷告:感谢天父,让我们如亲临一般感受到您的有大信、大爱的忠勇的仆人—美丽的以斯帖,虽然历经千年,她的名字和事迹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主啊!请赐给我们一个效法以斯帖的心,让圣灵教我们如何爱人、如何牺牲与如何得胜!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门!
亚哈之死的教训
引言 列王纪上22:1-38 中较为详细地叙述了亚哈与约沙法联盟攻打亚兰占领的拉末城,由于他不听先知米该雅的规劝,最终丧命在战场的故事。下面我们分享这个故事,要从亚哈的死挖掘出灵命中的深层原因,以作我们的鉴戒。 让我们一边讲故事,一边分析。 列王纪上22:1-4:有一天,亚哈的王宫来了一位贵客。他是犹大的国王约沙法。犹大国王来拜访以色列国王,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耶罗波安和巴沙做以色列王的时候,以色列和犹大两国之间战祸不断,似乎两国之间有莫大的仇恨。实际上,这不过是场可悲、无聊的战争,是一场兄弟间的内战。因为犹大国和以色列国本来是由一个王国分裂而成的,所以,不管怎么打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到亚哈的父亲暗利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两国之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暗利和当时的犹大国王签定了一个和平条约。 如今亚哈与约沙法分别做了以色列与犹大的国王。约沙法和亚哈不同,他敬畏上帝(在以色列国历代的国王中没有一个是敬畏上帝的,可是,在犹大国的国王中却有几位敬畏上帝的,约沙法就是其中的一位)。 约沙法不仅和亚哈成为好朋友,而且还决定和亚哈结亲。约沙法的长子要娶亚哈和耶洗别的女儿为妻。 评:应该如何看待约沙法的做法呢?他与亚哈和平共处倒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此密切的交往却实在不讨上帝的喜悦,因为敬畏上帝的约沙法根本就不应该和亚哈、耶洗别一家那么亲密,就如上帝的仆人不应该与魔鬼的奴仆交往密切一样。更何况约沙法还想和亚哈结亲呢?这给后来的祸患埋下了伏笔。 教训一:上帝的子民(基督徒)不可与魔鬼的奴仆交往过密。 现在,约沙法和亚哈在一起商讨攻打拉末城的大事。这里涉及到一段历史: 三年前,便哈达率领亚兰大军第二次进攻以色列遭到惨败,被迫向亚哈投降,亚哈在和便哈达签订盟约之后,就把便哈达给放了。合约中的一条是,便哈达要把其父从以色列人夺取的城池都归还给以色列。可是便哈达回国后,没有按合约把该还的城池还给以色列,基列的拉末城就是其中一座。拉末城位于约旦河的东边,就是流便、迦得和半个玛拿西支派居住的地方。 亚哈在谈起拉末城时,气愤地对臣仆说:“你们不知道基列的拉末是属我们的吗。我们岂可静坐不动,不从亚兰王手里夺回来吗。” 亚哈说到这儿,突然话锋一转,问约沙法:“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 约沙法马上答应说:“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意思是那当然了!你只管放心,我一定会率领犹大军队帮你争战。 评:看!由于他们密切的关系,约沙法脱口而出地先答应了亚哈,时候才想到求问上帝,本来他应该先求问上帝的。亚哈要攻打拉末城的理由很充分:便哈达违背了盟约,此程式本来就应该是以色列的。这在人来看完全是符合公理的,但是在神来看却未必。我们很容易让人想到以色列人出埃及后上帝要带领他们攻打占领迦南地的战争,在人来看,则似乎是非正义的,但是从属灵来看却是从神而来的。 教训二:属灵的争战与属肉体的争战不同,上帝的子民(基督徒)只应作属灵的争战。 列王纪上22:5-12:亚哈见约沙法那么爽快地答应,心中非常高兴,他认为只要有约沙法出兵相助,那么夺回基列的拉末城肯定是十拿九稳的事。 可是,约沙法并不像亚哈这么乐观,他不认为两国联合出兵就一定能打败亚兰军队。约沙法想先求问一下上帝,看上帝的旨意是什么。 评:大家能看出亚哈和约沙法的不同之处了吧。亚哈在做任何事之前,从来没想过要依靠上帝,他觉得靠自己就能一手遮天,把事情办妥。而约沙法却明白若离开上帝,他将一事无成。他深信没有上帝的祝福,什么事也不会顺利。 教训三:在做事之前,尤其是做大事之前应该先求问主的旨意。 亚哈表面上不得不接纳约沙法的建议。于是,他派人召集以色列国的众先知,想透过他们求问上帝。 撒玛利亚的城门前有一大片空地。现在,这片空地上黑压压地站了好几百亚哈请来的先知。亚哈这次可是做足了功夫,不是只请几个先知,而是请了足足四百个先知。可惜的是,尽管人很多,但他们当中却没有一个是上帝的先知,他们全是以色列第一任国王耶罗波安设立,事奉但和伯特利两地金牛犊的假先知。 评:哈!若真是上帝的先知,需要那么多吗?我们也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就是觉得多数人说出的就更接近真理,其实未必。亚哈犯这种错误的深层原因有两点:一是他是王,很骄傲,听不得坏话,这在后面他评论米该雅的话中就可以听出来;二是他灵里软弱,没有担当,为了遮掩这种软弱,他需要人给自己壮胆,这在他让王后耶洗别害拿伯夺取他的葡萄园时做出的种种看似“属灵”的丑态可以明显看出来(列王记上21:7-10 )。 教训四:真理不在于人多,而在于是否出自主,不要以人多为幌子自欺欺人。 亚哈开口问面前站着的先知们:“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意思是:我出兵会不会得胜呢?这些先知们彼此议论一番,很快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说:“可以上去,因为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 亚哈听了这番话,转头得意地看了约沙法一眼,好像在说:“怎么样?现在你该放心了吧!” 可是,约沙法根本不相信这些先知的话,因为他知道他们是假先知, 他迟疑了一下,转脸问亚哈:“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 亚哈听了约沙法的话心里一阵不快。他看出约沙法对他并不完全信任。 于是勉强地回答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 就是说米该雅只会说坏话,不会说好话。米该雅和以利亚一样,都是上帝呼召的先知。 评:这话没错,上帝的先知确实没有对亚哈说过一句好话。但是,这只能怪他自己。谁叫他不敬畏上帝的邪恶的国王呢?上帝的真先知对这种人当然没什么好话可说。这里也告诉我们识别先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那么如何辨别假先知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辨别: 预言不应验; 申命记18:20-22 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说我所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就必治死。你心里若说,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话,我们怎能知道呢?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 过于殷勤、喜欢说梦; 言行不结好果子。 马太福音7:15-20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教训四:识别真假先知(牧师)很重要;来自上帝的话虽“苦”却是拯救人的良药。 亚哈心里很不愿意把上帝的先知请来,可是,他又不好拒绝约沙法的要求,他毕竟是有求于约沙法啊! 亚哈吩咐身旁一名侍从将米该雅找来。但在米该雅来之前,哪些先知将好话都说尽了,则就找了一个很大的“势”—亚哈必然得胜的势。 列王纪上22:13-28:那名侍从找到米该雅,对他说:“众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 ,这似乎是好意,意思是说,你要识时务,放聪明一点,不要和众人与王对抗。然而米该雅却坚决地摇着头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那名侍从一看米该雅这个态度,就不再言语,押着米该雅匆匆去见亚哈。很快地,米该雅就站在两位国王面前。亚哈问:“米该雅阿,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 米该雅的嘴角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回答说:“可以上去,必然得胜,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亚哈从米该雅嘲笑的语调中,听出米该雅在说反话。 亚哈厉声喝道:“我当嘱咐你几次,你才奉耶和华的名向我说实话呢。” 米该雅收起讥讽的笑容,脸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亚哈,一字一句地回答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 评:米该雅说的牧人指的就是以色列王亚哈。以色列人像没有牧人的羊群,则是预言亚哈将在战争中阵亡,以色列人将失去他们的国王,如同羊群失去牧人一样。 亚哈一下子反应过来,明白了米该雅这句话的意思。他气急败坏地对约沙法说:“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吗。”米该雅接着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上帝让邪灵用谎言去引诱亚哈阵亡的情景。 评:如何看待这一段话呢?上帝命定要降祸亚哈,是因为它一向的悖逆,上帝差派谎言的灵去引诱他,而又让米该雅警告他,说明一切都在上帝掌控之中,亚哈只要选择假先知,结局就是灭亡,选择真先知,结局就是悔改而得胜。 教训五:不要轻看上帝的管教,不要让上帝对你彻底绝望,悔改要趁早。 这时一个巴力的先知从人群中走出来,打了米该雅一记耳光。亚哈见了也没有制止,看来他默许了那人对米该雅的侮辱。 亚哈怒气冲冲地下令叫那名侍从把米该雅押回监狱,他又恶狠狠地对那名侍从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来。” 可见亚哈是想打仗回来再好好收拾他。你说亚哈是不是很残忍?他怎么可以这样折磨上帝的先知,米该雅是奉上帝的旨意来警告他,可是亚哈却毫不理会。 列王纪上22:29-38:亚哈不顾米该雅的警告,还是点兵出征。尽管犹大王约沙法听了米该雅的预言后,或许不想出兵帮助亚哈,可是他又不好意思收回自己的承诺。他既然已经答应亚哈要助他一臂之力,只好勉强和亚哈一块儿出征。 这是一场恶战,便哈达率领的亚兰军队,与亚哈、约沙法率领的以色列和犹大联军,正打得天昏地暗。 评: 战争是非常可怕,又可恶的。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和人类始祖的时候,世间没有战争,一切都是美好的。后来,人类互相残杀全是因为犯罪的缘故。 开战前,亚哈告诉约沙法说,他不穿王袍改穿普通士兵的衣服上阵指挥。亚哈也许是听了米该雅的语言后,多少有点害怕,希望藉此逃过亚兰士兵的眼睛,免得他们认出他来。亚哈觉得这样或许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约沙法没有像亚哈改装,他仍旧穿着王袍上阵。不过这样一来,约沙法可就惨了,亚兰士兵都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以为他是以色列王亚哈。 便哈达在开战前,对手下的将士做了一番部署,说:“他们的兵将,无论大小,你们都不可与他们争战,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 亚兰士兵得到国王的命令后,像风暴一样卷进了战场。便哈达手下的三十二个车兵长把约沙法当作亚哈,一齐朝约沙法的方向攻去。他们越攻越近,眼看着就要把约沙法给包围了。 评:约沙法根本不应该出兵帮亚哈作战,因为这战争不是上帝的旨意。约沙法由于与撒旦的仆役交往过于密切,被撒旦钻了空子,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惜,这位敬畏上帝的犹大王没有待在自己的王宫,他自投罗网,陷入了战争的漩涡,处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就在约沙法走投无路的时候,情急之中他仰脸向上帝呼求。上帝答应了约沙法的呼求。 亚兰士兵突然发现他们穷追不舍的人原来不是以色列王亚哈,于是马上停止追击,掉转战车向另外一个方向进攻。约沙法因此脱离了死亡的阴影。虽然约沙法一意孤行,出兵帮助亚哈攻打基列的拉末城,但是上帝还是在他最危难的时候帮助了他。 亚兰士兵在整个战场四处搜寻以色列王亚哈,可是却连亚哈的影儿都见不到。到底亚哈躲在哪儿呢?…… 其实,亚哈没有躲起来,他正在战场上指挥以色列军队战斗。只不过他身上穿的不是王袍,而是一件普通的军袍。难怪亚兰士兵眼睛找得发酸,都不见亚哈的踪影。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堂堂一国之君竟然会乔装上阵。 战场上有一个亚兰士兵胡乱向空中一射。或许他已经只剩下最后一支箭了,瞄不瞄准都无所谓。可是他射中的竟然是以色列王亚哈! 亚哈满以为乔装的他能在战场上逃过亚兰人的注意,保住自己的性命。没想到他最后竟然被一支无的之矢给射中了。 评:这只无的之矢显然出自上帝的手,从这里可见亚哈的自保多么可笑。我们总结亚哈上前的种种行为,如借王后之手除拿伯、启用数百假先知及战场上的乔装改扮等,可以看出亚哈的虚伪、懦弱等品格。 教训六:在上帝面前一切伪装皆为徒然,不要试图逃避上帝的审判。 亚哈虽然中箭,仍然坚持不下战场,他忍着巨痛继续站在战车上指挥。终于,他撑不下去了,倒在战车里。没过多久,亚哈因为流血过多而死。那支无的之矢成了亚哈的夺命箭。 这时,夜幕即将降临,亚哈阵亡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以色列和犹大的联军。以色列的军心一下子就乱了,阵形也乱了。战场上的以色列士兵开始仍下武器逃跑。漫山遍野都四散着抱头逃命的以色列人,就像一群没有牧人的羊。 上帝藉着先知米该雅的口所说的预言实现了。后来,以色列的残兵败将把国王的尸体运回撒玛利亚埋葬。亚哈生前使用过的战车溅满了血迹。有人把这辆战车拖到撒玛利亚城外的一个水池清洗。不料有几只觅食的狗跑到池边,舔亚哈的血。 以利亚不是曾经在拿伯的葡萄园对亚哈说预言:“狗要舔你的血。”上帝藉着以利亚说的这个预言也应验了。 上帝是公义的,他一定会追讨人的罪债。你永远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结束祷告:公义的天父,感谢您通过这段亚哈之死的故事,让我们警醒,给我们教训。请有耳的都来听,听后都能够得着。主啊,让我们既明白,就不要想亚哈一样,善于伪装、喜欢别人说好话、不停真先知而只听假先知的话。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门!
3月 24, 2013
神的“取”和“予”的奥秘
引言:在《旧约》中《列王记上》第17章讲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也很奇特,创造天地万物、掌管万有的神竟然先让乌鸦、然后让一个寡妇供养以利亚,这里包含着怎样的来自神的信息与奥秘呢?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以利亚。他生活在公元前第9世纪,当时以色列王国正处在灵性衰微、悖逆神的世代,以利亚是上帝拣选并重用的先知,上帝赐与他令人惊奇的大能和权柄,使他成为上帝的出口及审判的执行者。他一生的见证,如同他名字的原义:“耶和华是我的上帝和力量”。 从本章的故事来看,作为先知的人也必需付上极大的代价。首先他宣告上帝对亚哈王的警告:“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亚,对亚哈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起誓,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列王记上17:1)是要冒着生命的危险的,因此上帝要以利亚去藏在基立溪旁(列王记上17:2-3),他必须过着隐藏,单单仰望主的生活。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啊!被乌鸦和寡妇供养,这可不是一件“爽”事:乌鸦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不是什么好鸟,在以色列人眼中它也是不洁净的,因为它专门以腐食与尸体为食。可见,从人的一面来看,以利亚肯定不会感到很好过的,而且,“乌鸦早晚给他叼饼和肉来”,可见乌鸦并不是一次给足一周的食物,而是每次带来仅一天的食物,以利亚只能单单地仰望上帝第二天还派乌鸦来供养,从人来看,那是很让人忧愁的;后来,溪水干了的时候,上帝又向他发出命令:让一个寡妇供养他!这也是一个奇怪的命令,寡妇在人眼中,不单是物质匮乏,而且是精神无依的人,尤其是在物质本来就不丰富的古代,更是如此。按常理来说,寡妇不需要人帮助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还要供养别人,这就让人很为难!还有更为难的事情呐,中国有一句古话“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个单身男子和一个寡妇在一起生活,无论如何都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可见以利亚要遭受旁边的人们怎么样的白眼和非难呢?!他真是难啊,这可是上帝命令他要和寡妇在一起的啊。我们不妨和上帝开个玩笑:上帝啊,您真是太幽默了,这样的安排您也想得出来。不是吗?从这个事情上看,谁敢说我们的上帝不是一个充满幽默感的上帝呢? 这些不寻常的命令考验着以利亚的信心、顺服和忍耐。以利亚以坚定的信心和绝对完全的顺服,行在上帝的旨意中,领受上帝为他安排不寻常的际遇。以利亚藏在基立溪旁的那段日子,他只能仰望主,透过乌鸦来供养,他在寡妇家的日子,也是一样。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等候、这样的忍耐,乃主为训练他、预备他来接受往后更大的挑战。 寡妇开始时如何应对的呢?当以利亚呼叫她说:“也求你拿点饼我。” 她说:“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作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 可见,寡妇开始是不情愿甚至是愤怒的;她将上帝称作“你的神”,说明她此时不是信上帝的;她的生活本来就已经到了绝境了,没想到这时候还出来一位自称是先知的人,要向她索取食物。相信任何人如果处在这位寡妇的境况都要说:干脆“死就死吧!”:快断粮了,没有人来资助不说,还有来要饼的,生活还有什么指望呢? 可是以利亚对神有极大地信心,他与神有亲密的关系和直接的相交,他坚信神说的话:“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这是主的应许,主是信实的,因此他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吧!只要先为我作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作饼。” 我们如果是那寡妇,有两种选择:一是振振有词地拒绝,她可以说:您到别家去吧,我实在没有,那么从后文看,她就实实在在地错过了神的祝福;另一种选择是,管它呢!反正生活已经到了绝境了,不给先知饼会死,给他饼最多也是一死而已,那么试试看吧,或许他的神说的是真的也未可知。我宁愿相信她当时是这么想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对神有多大的信心。 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并以利亚,吃了许多日子。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华藉以利亚所说的话。至此她得到了神的物质上的祝福! 后来在她家又出现了一件奇事,就是她的儿子死了,这对一个寡妇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对于一个寡妇来说,儿子可是她全部的寄托,而现在却死了!她认为儿子的死与先知有关,她说“神人哪,我与你何干。你竟到我这里来,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儿子死呢。”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因为她与眼前的先知是“无干”的,他们本来是陌生人,不是情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并且这一句话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先知并本有在和寡妇生活的那一段日子产生男女的“关系”,因此,若是因为先知的圣洁的生活,使得神“想念我的罪”,那么难免她要怪先知了。殊不知她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里她儿子的死并不是因为她的罪,而是要彰显神奇妙的作为:神借着以利亚的大有信心的祷告,让她儿子死而复活,这是圣经中第一例死而复活的神迹。对于以利亚来说,因为他坚信神是掌管万有的,因此他有信心向神祈求。 对那寡妇来说,刚刚经历了神的物质上的赐福后,她将又经历一场属灵的赐福,她与先知一同见证了神的大能。从此“现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华藉你口所说的话是真的。” 儿子一死一活,生活似乎又回到从前,但是相信从此寡妇的生活将完全不一样了:她对神有了信心。通过神在她家里显的神迹,她再也不会孤苦无依,她坚信神是那供应者,他供应她粮食,且在精神上也作她的头、她的安慰,即使先知走了,她也不再孤单。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我们作为神的工人,要作神的工作,我们学习以利亚的完全顺服,同时我们当中许多人又像是那位寡妇,本来自己就是那么缺乏,我们本来就常常藉着祷告向我们在天上的父祈求。但是神有时似乎还反而要向我们“索取”,祂不是向有钱人、而向我们这些贫乏的人索取。这位掌管天地的神难道也会缺乏吗?像这样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些,如约翰福音4:7-4:14中主向撒玛利亚的一位妇女要水喝,创世记22:1-3中上帝要亚伯拉罕献上自己的独生子。倘若我们以人的心思去测度神的作为,的确很难理解神为何反向人要。因为人向神要的,是按着人的心意;神向人要的,是按着神的心意。因此,当我们将理性归到“以神为中心”的总原则上,去感悟神“取”与“予”间的奥妙。 首先,若是上帝不让寡妇而让财主供养以利亚,那么一来以利亚得不到信心的操练,让财主供养很容易让人仰望人而不是仰望神;二来寡妇得不到这般的祝福。当然,上帝可以直接施恩给她,可是这样的恩赐不能让寡妇得到信心的操练,她无法经历神的大能,因此生命无法长进。而神的最美好的祝福不仅是在物质上的,而是灵命的祝福,这才是真祝福! 我们生活在世俗中越久,尤其是生活在当今物质化、精细化的时代越久,容易变得世故,任何事都喜欢去衡量得失,喜欢计较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因此,我们很难做到在自己缺乏时仍然“给予”别人,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尤其是在我们本来确实缺乏如同那寡妇时。这是因为我们常常忘记天地之间有一位供应者,我们常常对这位供应者信心不足;或者我们觉得自己的那一点点东西微不足道,拿出来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不好意思拿出来。而上帝的心意不是要我们这样,祂是要让我们明白:第一点,神乐于和人一同参与祂的宏大的救赎计划,神愿意将祂的神迹建立在人的行为之上,正如《新约》中耶稣用五饼二鱼让数千人吃饱的神迹一样,首先人必须将这看起来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五饼二鱼”拿出来,当我们与神同行时,方可真正地经历神的丰富,信心才不至于落空,灵命才得以陶造。第二点,神告诉我们:“予”比“取”更有福。当你能做到不计得失地给予别人时,你就合乎神的心意,你必不至于缺乏,正如旧约阿摩司先知所说的话: “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 也如主耶稣所说的: “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35)你要对天地的创造者有信心,对主的公义有信心。 当我们明白了神向人要,乃是为要赐恩于人的道理时,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当神向你要时你给神了吗?虽然今天我们可能不再有神向我们要饼、要水、要独生子的事。但在我们一生的路程中,神曾经有多少次要赐恩祝福我们,却因我们的信心弱小,常不愿把神向我们要的给神,因此失去了多少次神恩待祝福的机会——每当神用微小的声音在我们内心深处说话:“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们可曾有过犹豫?有过推诿?有过逃避? 试想,假如当初撒勒法寡妇拒绝了神的先知向她要饼;假如撒玛利亚妇人不信主耶稣有永生的活水,那么等待她们的结局又将如何?既然神已藉着圣经晓谕我们:“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这正是上帝与人立的救恩之约!那么,我们为何还不乐于像这三位蒙恩者那样,将神向我们要的献给神,求得神的喜悦与恩典呢? 结束祷告:大能的天父,我们一同感谢赞美您!感谢您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了旧约中这个寡妇供养以利亚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让我们更加明白“取”和“予”的关系,让我们从根本上脱去世俗,让我们即使缺乏时仍能够有余,能够成为别人的祝福!以上祷告乃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门!
论约拿的愤怒
引言:上次的讲道《约拿书的预表》中说到,约拿一开始就逃避神的呼召,不愿去尼尼微传讲关于神审判的信息,待到后来他从鱼腹中出来,传讲了神的信息后,尼尼微人马上悔改而得到了神的赦免,约拿的反应却是大大的抱怨和发怒,甚至向神祷告:“耶和华阿,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约拿书4:3)。什么原因会使得约拿有那么大的怒气呢?是他不敬畏神、没有爱心吗?这里包含着怎么样的信息与奥秘呢? 约拿书第四章是以“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开始的,这里使用了表现约拿心情的两个词语——“不悦”和“发怒”,而它的修饰词则是“甚”——这是指极度的愤怒。为什么会这样呢?因着他传的神的信息,神赦免了悔改后的尼尼微人,他不是理当要欢喜快乐吗? 首先,若旧约中单单地讲一个愤怒的先知,让我们去指责,似乎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在前面并不乏失败的先知的例子。神曾问约拿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他回答:“我发怒以至于死合乎理.”(约拿书4:9),那么,约拿的“理”究竟在哪里呢? 从浅层的理看,这要回到那时的历史,就是亚述人(尼尼微城人大都是亚述人)常常借着自己强大凌辱以色列人,因此以色列人对他们恨之入骨。在约拿的祈祷里,我们可窥见以色列人是多么憎恨亚述人,他们的憎恶之心,到了“你生、我死”的地步;况且以色列人向来有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他们认为神是以色列的神,不愿神怜悯以色列以外的任何民族,且特别不愿神恩待亚述人。他们忘记了神是造整个世界的神,祂对以色列的计划是要他们成为外邦人的祝福,带领外邦人认识神(创世纪12:1-3)。 我们从经文:“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约拿书4:9)我们可以看见,约拿知道假若尼尼微人悔改,那么神会饶恕尼尼微人,正因为此,他才一开始 “逃”往他施。待到他发现最后正如他所料,神赦免了尼尼微人时,他彻底“崩溃”了 ,发出了 “我死了比活着还好”的感慨。我们作为局外人,可以轻松地指责约拿不该抱怨与发怒,但是我们想一想,若是这事落在自己头上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呢?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无爱心。这事容易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人面对日本人的情形,不是很相似吗?也许我们当中有的人的爷爷奶奶辈就直接受到过日本人的残酷的迫害和凌辱,即使我们的直系亲人没有直接受到日本人的欺凌,但是民族的仇恨,却是难以让人忘怀的。但是,若是神呼召你去向日本人传福音呢?…… 从更深的理来看,旧约申命记19章21节有一句话,叫“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这里体现了神对恶人公义的惩罚,正如《约伯记》中的约伯的朋友以利法的“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 ”的想法。其意思就是:顺服神的,得到祝福,不顺服神的,得到咒诅(参申命记30章)。因此以利法会说出约伯一定犯了大罪,才会有那么大的灾祸,因此约伯越发不解……。我们查考圣经,可以发现亚述人不仅对以色列人坏,他们的恶简直是……(参那鸿书1:9-11),他们是直接抵挡神的,是神为敌的族类,因此可以想见,约拿的“理”就是:亚述人罪大恶极,根本不配得到拯救。若是神是公义的,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而实际上从旧约中看来,似乎亚述人在这之前没有收到过任何惩罚,而在这次之后,神就将他们的罪一笔勾销。他从这件事对神的公义产生了曲解和矛盾,这恐怕也是他作为先知感到痛苦的更深的原因! 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极度痛苦的灵魂向神发出反问:“为什么向恶人施恩?向这顽梗的百姓施仁爱?” 作为一个不能完全顺服的神的仆人,反映在他所做的事情上,必然会有偏差。我们看约拿书4:5节:“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在这段经文中,我们会发现本来任务已经结束了的约拿,没有必要继续逗留在这异国他乡。他本该即刻回到以色列担当自己先知的职分。但约拿没有踏上返乡的路,而是去向了尼尼微东边的高处,为了观望结果而盖起了棚,或许约拿还存有一丝侥幸,期盼着是否会有灾祸临到尼尼微。他有“神是否垂听了我的祷告,而再次决定毁灭这城?”的念头。他看到尼尼微因悔改而蒙拯救、事不如己意,就将神的使命抛在了一边。像约拿这样不明神的旨意,就会将自己的生命耗费在毫无用处的事情上。 约拿的这一想法,也非常自私。在那城里,仅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就有十二万;所以若加上所有的成人,那就是数百万的大城。而他的祈求却是倾覆这大城。可见,不饶恕的愤怒的心火,会让人丧失理智,会殃及无辜。 约拿的抱怨和愤怒,从人来看来世完全合理的,但是从神的标准看,却是有了偏差。上一次讲道《约拿书的预表》中讲到,约拿被大鱼吞吃三天三夜,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也就是说,约拿预表耶稣,约拿向尼尼微大城宣告神的话,然后尼尼微人悔改,预表我们现在的恩典时代,神恩突破以色列民族,已经达到全世界,全世界的人(对以色列人来说是外邦人)都可以因着耶稣的宝血和自己的悔改而和神和好,被神赦免。旧约中因着不顺服的约拿,尼尼微人悔改了;而新约中因着完全顺服的耶稣,我们基督徒得救了!旧约中的尼尼微城中的亚述人本是约拿的仇敌,而新约中的我们何尝曾经又不是基督的仇敌!弟兄姊妹,比之约拿的不顺服的“理”,我们更可以看到耶稣的顺服是多么不易和慈悲!我们不要轻松地说耶稣是神,祂做得到,我们也应该看到,祂也是人,也有人的喜怒哀乐,当祂看到本该敬仰祂的人们,却众口一词地要将祂钉在十字架上,当他看到他将要钉死时祂的门徒却跑光了时,又会有怎么样的痛苦呢?而耶稣却选择了饶恕和顺服! 在《旧约》中,似乎我们更多地看到神的公义,比如神对埃及人和背弃祂的以色列人的种种惩罚,而神的慈爱似乎在《新约》中才显现得较多。实际上,神的公义和慈爱是并存的.旧约对神的属性是逐步启示的,在旧约的前部,我们更多地看到了神的大能、圣洁与公义,而约拿书不但预表了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也预表了一个崭新的新约时代。此书最完全地启示了神的慈爱,慈爱与圣洁和公义并不矛盾。为什么呢?一切的奥秘就在于耶稣基督的宝血上,若是没有基督的宝血的救赎,那么尼尼微人的赦免就不是公义的,不要认为基督的宝血只对新约后的人有效,而对旧约的人无效,要知道对于主来说,没有时间的限制,旧约与新约,是针对人的划分。说点题外话,既然旧约中有恩典的救赎,那么新约中必定有圣洁的律法,现在的有些人认为现在是恩典时代无需律法的想法是错误且是危险的。 约拿生在旧约时代,对恩典时代的奥秘,还不甚明白,或许尚能理解,但是我们作为基督徒,已经明白了恩典的奥秘后,想到自己过去也曾是怎样的大罪人蒙了何等大的恩典的事实,想到神是无条件的饶恕了犹如歌蔑般的我、象加略犹大般的我、理当被石头打死、受地狱永刑的我后,就不该向约拿一样,对自己的仇敌不饶恕,不会如此向神倾诉不平和抱怨。 神是怎样教育不顺服的约拿的呢?正像神没有因为约伯对神的抱怨而过多责怪他一样,神虽然让约拿被大鱼吞下,但是神却保守了他的性命,这里的约拿的种种表现与其说是不顺服,不如说更像在一个慈父面前的一位顽皮的孩子,这里显现出神教育祂呼召的仆人时极大的耐心和慈爱,神绝不会不管他在苦难中的儿女。神为了回转离弃自己的呼召、逃避使命的约拿,预备了暴风;也预备了大鱼,拯救了被抛入大海的约拿;神再次为了保守隔岸观火的约拿,不受烈日之苦而预备了蓖麻;为了教导被愤怒充满,而离弃爱心的约拿,神亲自预备了虫子和东风。神是创造万物任其使用的的主宰——全能的神;也是为了成就自己的计划,合理、及时的预备器皿的预备之神。 神预备暴风和大鱼比较好理解。那么神为什么预备了蓖麻呢?对此,圣经说:那是为了“救他脱离苦楚”。神监察了约拿此刻的内心苦楚:他的心灵和他的身体一样,遭受着烈焰般的痛苦,(中东虽热,却因湿度低,所以只要在荫下,就会感觉很凉爽)。神为了减轻约拿的痛苦,而预备了蓖麻,用那宽大的树叶,遮住了约拿,使他感觉了凉爽。由此,我们可以再次见到神的慈爱。 约拿因这蓖麻甚是欢喜,身体的舒适让他暂时忘记了心灵的苦楚——这就是人的本性。约拿满心抱怨着神对尼尼微的赦免和慈爱,却也会在此因这一夜枯干的蓖麻而大大欢喜;约拿与其说选择依靠神,不如说选择了依靠蓖麻。后来,约拿的帐篷马上枯萎、从枝叶中射进了烈日,他的苦痛再次爆发。他最终还是痛苦地认识到了自己无法避开这烈日,如同无法躲避心灵中的烈日。 从此给我们看见,若内心没有饶恕,则不会有平安。即使有一时的属世的安逸(蓖麻遮日),但是属世的喜乐,终究不得长久(蓖麻一夜枯槁)—— 一只小虫就足以夺去了我们的欢喜。因此我们应该求内心的安宁和圣灵的喜乐,而不该将幸福寄托在属世的安逸上。 我们知道:苦不堪言的约拿,俯伏祈祷、向神求死。约拿这样的祷告,乃是出自他的怒气。充满愤怒时,无法作出正确的祈祷,因为怀怒的祷告不合主意。那么,约拿为什么再次祈祷神,取去己命呢?这是因为他他无法理解神使蓖麻发生、又一夜枯干,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神从另一方面教育约拿: 约拿爱惜蓖麻,是因为它可以遮盖烈日,为自己带来益处;而他痛恨尼尼微人,是因为他们给他以至以色列人带来的是祸害。人的爱往往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并没有从神的心意出发,这是他抱怨和愤怒的根源。而真正发自于神的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哥林多前书13:5),真正来自神的心意是尽力拯救罪人(提前4:2)。如此我们也要关心灵魂得救的圣工上;不把焦点放在拯救灵魂上的信仰,是错误的信仰——你我都要为了灵魂得救,而献上自己当作活祭。这是主的命令。 在约拿书第4章,约拿两次对神质问作出了沉默;更在另一次质问时,顶撞了神。而整个约拿书是以神的质问、以约拿的沉默落幕的。那么,这沉默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主是否希望我们以悔改填充这段沉默呢?是否希望我们以我们理解主的心意的前提之下的感恩,填充这沉默的空白呢?约拿书不是写给离世的约拿,乃是为了赐给今天的我们。这也是神对我们的质问,各位要怎样的回答呢?在万人之神面前,我是否因着世事而悲喜交加呢?神因着期盼列国的归回,而将我呼召传福音的工人,但我却是何等的忠诚了呢? 最后,我祝愿弟兄姊妹都能成为离苦毒、饶恕人、有大爱、理解主心意的人。同时也希望你我都能看清自己里面的“约拿”,他正走向哪里呢?是正走向他施?还是尼尼微?我们的祷告是求自己的荣耀和益处?还是代言神的心意?是否能清楚地听进神的信息。现在我们一同填充这段沉默的空白吧! 结束祷告:天父啊,我们感谢赞美你!感谢你让我们在一起分享了约拿书的信息和奥秘。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隐藏了一个 “约拿”,这个约拿对您不理解、不顺服、有苦毒、有私心,请您象对待旧约约拿一样以慈爱对我们,让我们更加明白您的美意和大爱,因此让我们更爱您!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
2月 28, 2013
约拿书的预表
引言:《约拿书》是旧约圣经中一篇比较简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约拿是耶罗波安二世在位期间在北国以色列事奉的一位先知(参列王记下14:23-25)。故事情节是神呼召约拿警告罪恶的尼尼微人,他开始不愿意,被神让人抛入鲸腹中三天三夜,最终悔改从鲸口中吐出,然而他向尼尼微人宣告神的旨意后,尼尼微人立即悔改,但是他又向神大发怨言与怒气的故事。此故事将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约拿书中含有一些什么预表和信息;第二个主题是论一论约拿的愤怒与抱怨。 首先讲开始第一个主题,让我们边读经边解经吧。 约拿书1:1-2 尼尼微是亚述国的京城,亚述是一个邪恶、残酷并道德败坏的民族(参那鸿书1:9-11;2:8-13;3:1,4,16,19)。以色列人非常恨恶亚述人,视他们为极大的威胁。神将因他们的罪而施行审判。 约拿书1:3 这里讲约拿一开始就逃避神的呼召,拒绝将神的信息传递给尼尼微,因此逃到与之相反方向的他施。作为神的仆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他缺乏爱心吗?结合后面(参约拿书4:1-11)约拿传讲完神的信息,尼尼微人悔改后约拿的种种愤怒与抱怨,这里包含了怎么样的信息与奥秘呢?大家先思考一下,我们将在留到下一个题目《论约拿的愤怒与抱怨》来分享。 故事的开始就出现了三个预表: 第一个预表:约拿先知出自迦特希弗——近拿撒勒,属加利利省,预表基督为先知出自加利利。(列王记下14:25;马太福音21:11)。 第二个预表: 约拿是神所拣选的仆人,蒙召往尼尼微城作见证,预表以色列是神所拣选的族类,受神的指示在万国中作见证,使万民蒙恩得福。(参创世纪28:14)。 第三个预表:约拿受差遣往尼尼微传神的话,预表使徒蒙召奉差遣往外邦传道,使万民蒙恩得救。(参:使徒行传13:46-48;14:27;罗马书3:29等)。也预表基督已经呼召现今的教会信徒的大使命——“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马太福音28:18-20;使徒行传1:8)。(然而,许多信徒甚至教会都像约拿一样,对宣教事工毫无兴趣,单单专注于在本土建立自己的国度)。 约拿书1:4-6 神在地中海上兴起狂风大浪,目的是要劝说约拿顺服祂的呼召。约拿的悖逆使得船上水手的生命也面临着危险。这里说出了一个属灵的原则:如果我们不愿答应神的呼召,不愿与神配合去完成神圣的使命的话,我们身边的人和环境都将不平安;直到我们完全答应神的呼召为止。 第四个预表:当同船人的生命面临极大的危险时,神的仆人约拿却沉睡不醒,预表在今天的教会中也有一些信徒在“沉睡”–爱心冷淡,不肯顺服神命,即使周围人的灵魂在撒旦黑暗权势的风浪下不断走向灭亡也漠不关心。 约拿书1:7-16 神引导他们选出合适的签子,从而认出约拿是招致灾祸应该担罪的人。 但约拿甚至愿意以死来换取水手们的性命,也不愿回转答应神的呼召,可见其何等顽梗。约拿的悖逆使他错误的旅程反而让全船的人归向了主!何等奇妙的救主,甚至利用人的错误也能成就祂的救恩——然而人却不可故意犯错。(参罗马书3:8)。 约拿书1:17 神安排了一条大鱼拯救约拿的性命,这可能是一条大鲸;奇迹般的保守了约拿,使他在大鱼腹中三日三夜仍然得以存活。 属世的非信徒和教会中的假先知都拒绝相信这个神迹,把它当作虚构的故事。但是,主耶稣引用约拿的经历和大鱼说明祂的受死、埋葬和复活(参马太福音12:39-41)。祂完全承认这是神根据自己在救赎历史中的圣善旨意而行的神迹。可见这是一个历史事实。 约拿书2:1-10此段记载了约拿为了脱离死亡所作的祷告以及随后献上的感谢。 在大鱼腹中,他发现自己仍然活着,于是就求告神。虽然他已经认定自己必死无疑,但是神还是垂听了他的祷告,保全了他的性命。——我们纵观全过程,就晓得神不是要取约拿的性命,而是要降服他来完成托付他的使命。约拿的顽梗不顺服反而给神机会彰显祂奇妙的作为,为要成就祂的旨意. 从这段经文可得到两个信息,第一,信徒在一些似乎毫无指望的情形下仍然不应该绝望,我们必须呼求神,以得到祂的怜悯和恩典,就是主自己,作我们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6)。第二,虽然信徒在非常悖逆神的光景中受到神的惩罚,但是此时更应该抓住神,只要愿意悔改,神将继续与我们同在。 这里又出现了三个预表: 第五个预表: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腹中——预表基督受死、埋葬与三日后复活。在旧约中唯有此处预表耶稣第三日复活。(马太福音12:40)。 第六个预表:约拿违背神,被投在海里受惩罚,性命在大鱼腹中得保守,然后他后悔,从大鱼腹中出来得救,预表以色列民族悖逆神,被抛在世界列国的“海”里受管教,在列国中生命得存留,最终以色列悔改后,将从列国中归回得复兴的全过程(参耶利米书15:4;创世纪45:7;以赛亚书1:9)。 约拿书至此已经记载了七个神迹: 1.神使海中起大风浪。2.神引导掣签,掣出约拿。3.神使海中的风浪平息。4.神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5.神使约拿在大鱼腹中三日三夜得以存活。 6.神使大鱼将约拿带到陆地上。7.神使大鱼把约拿吐在旱地上。 约拿书3:2 神再次呼召约拿传讲毁灭和审判的信息。无论尼尼微人接受与否,先知的责任就是传讲神的信息。 传道人也同样蒙召传讲神的全备的信息(使徒行传20:27;提摩太后书4:2)。他们必须忠实地传讲神的怜悯和震怒、神的赦免和定罪。传道人必须非常谨慎,不可淡化福音的本质,避而不谈神的话语中那些关于神的奥秘和基督的奥秘的真理的异象(以西结书2:2-3;以弗所书3:3-11;希伯来书12:22;启示录3:12,21:2)。 约拿书3:3-3:9 尼尼微人竟接受了约拿的信息,悔改了,信靠了真神。尼尼微人相信他们如果不悔改就必灭亡。他们禁食并且穿麻衣,这些都是他们真正悔改并且在神面前谦卑的外在表现。 第七个预表:尼尼微从极其罪恶到马上悔改,预表了耶稣基督复活后,律法时代的结束,恩典时代的到来。从此籍着耶稣基督的恩典和大能,无论多么顽梗的人或民族都能因悔改而得救。 约拿书3:10 因着尼尼微人的悔改,神就取消了施行审判的计划。可见神的本意是向人厚施怜悯,而不是施行可怕的审判。神怜悯接纳那些真心悔改的罪人。本书体现了这样一条圣经真理:神不愿一人灭亡,而愿人人都悔改、罪得赦免并承受永生(参彼得后书3:9)。 约拿书4:1 神定意赦免尼尼微人,约拿为此感到愤愤不平,他不愿意神恩待以色列的敌国。“大大不悦”、“且甚发怒”,并且还在后文中振振有词地说:“我发怒以至于死合乎理。”这又是为什么呢?待到下一次分享中讨论。 约拿书4:2 有恩典,有怜悯的神:神是一位有“恩典”(祂渴望帮助人)、有“怜悯”(祂与那些受伤的人一同伤痛)、“不轻易发怒”(祂并不喜爱刑罚恶人,惟愿恶人悔改得救)、“有丰盛的慈爱”(祂非常仁爱、富于同情心)以及“后悔不降所说的灾”(当人悔改时,祂乐意取消祂要施行的审判)的神。整本圣经都启示了神的这些属性。 约拿书4:3-10 约拿非常失望,情绪激动,宁愿死去。他感到神赦免尼尼微人的做法是与他的民族作对。——他何等的错解了神的心意!然而,我们的神用祂那极大的忍耐之心与智慧之法来引导约拿对祂的认识。 耶和华神安排一棵蓖麻:神不仅没有因为约拿的错误弃绝他,反而满有恩慈地藉着迅速长成的蓖麻说服他,使他明白神爱以色列,也爱其他民族。神藉着蓖麻和炎热的东风显露出约拿关心自身民族利益而漠然不顾尼尼微人的自私心理。约拿更加关注的是自身的安舒,而不是神对失丧民族的旨意。 约拿书4:11神亲自表达了祂对尼尼微人所存的极大慈爱。这是一种出自造物主的大爱:即使受造之物生活在罪恶之中并违背祂的律法,但祂的爱仍不止息;这是一种远超人间常情的爱(参罗马书5:8)。 第八个预表:蓖麻和虫子,分别预表现今带来幸福的属世的事物和毁坏幸福的事物。这里告诉高数我们一个真理:属世的幸福是短暂的,往往有看不见的“虫子”来咬,若是过分看重这属世的舒适胜过看重神,最终这种舒适必定会迅速失去。 总结一下这个故事,上面讲的七个预表串在一起,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信息:神对人的眷爱将超出祂拣选的以色列子民的范围,而广及世上每一个失丧的民族。其标志就是神差遣耶稣为世人受死以及主耶稣差遣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使万民作祂的门徒(马太福音28:19-20),这也标志着律法时代的结束,恩典时代的到来。 结束祷告:慈爱的天父,我们感谢赞美您!感谢您籍着旧约约拿的故事预表了新约恩典时代的到来。我们生在这恩典时代,要时时思想您的大爱是何等长阔高深!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何尝不像尼尼微大城的人那么地堕落呢?因着宝贝的主,我们与您和好了。以上的感恩乃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