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旧约》中《列王记上》第17章讲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也很奇特,创造天地万物、掌管万有的神竟然先让乌鸦、然后让一个寡妇供养以利亚,这里包含着怎样的来自神的信息与奥秘呢?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以利亚。他生活在公元前第9世纪,当时以色列王国正处在灵性衰微、悖逆神的世代,以利亚是上帝拣选并重用的先知,上帝赐与他令人惊奇的大能和权柄,使他成为上帝的出口及审判的执行者。他一生的见证,如同他名字的原义:“耶和华是我的上帝和力量”。 从本章的故事来看,作为先知的人也必需付上极大的代价。首先他宣告上帝对亚哈王的警告:“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亚,对亚哈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起誓,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列王记上17:1)是要冒着生命的危险的,因此上帝要以利亚去藏在基立溪旁(列王记上17:2-3),他必须过着隐藏,单单仰望主的生活。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啊!被乌鸦和寡妇供养,这可不是一件“爽”事:乌鸦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不是什么好鸟,在以色列人眼中它也是不洁净的,因为它专门以腐食与尸体为食。可见,从人的一面来看,以利亚肯定不会感到很好过的,而且,“乌鸦早晚给他叼饼和肉来”,可见乌鸦并不是一次给足一周的食物,而是每次带来仅一天的食物,以利亚只能单单地仰望上帝第二天还派乌鸦来供养,从人来看,那是很让人忧愁的;后来,溪水干了的时候,上帝又向他发出命令:让一个寡妇供养他!这也是一个奇怪的命令,寡妇在人眼中,不单是物质匮乏,而且是精神无依的人,尤其是在物质本来就不丰富的古代,更是如此。按常理来说,寡妇不需要人帮助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还要供养别人,这就让人很为难!还有更为难的事情呐,中国有一句古话“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个单身男子和一个寡妇在一起生活,无论如何都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可见以利亚要遭受旁边的人们怎么样的白眼和非难呢?!他真是难啊,这可是上帝命令他要和寡妇在一起的啊。我们不妨和上帝开个玩笑:上帝啊,您真是太幽默了,这样的安排您也想得出来。不是吗?从这个事情上看,谁敢说我们的上帝不是一个充满幽默感的上帝呢? 这些不寻常的命令考验着以利亚的信心、顺服和忍耐。以利亚以坚定的信心和绝对完全的顺服,行在上帝的旨意中,领受上帝为他安排不寻常的际遇。以利亚藏在基立溪旁的那段日子,他只能仰望主,透过乌鸦来供养,他在寡妇家的日子,也是一样。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等候、这样的忍耐,乃主为训练他、预备他来接受往后更大的挑战。 寡妇开始时如何应对的呢?当以利亚呼叫她说:“也求你拿点饼我。” 她说:“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作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 可见,寡妇开始是不情愿甚至是愤怒的;她将上帝称作“你的神”,说明她此时不是信上帝的;她的生活本来就已经到了绝境了,没想到这时候还出来一位自称是先知的人,要向她索取食物。相信任何人如果处在这位寡妇的境况都要说:干脆“死就死吧!”:快断粮了,没有人来资助不说,还有来要饼的,生活还有什么指望呢? 可是以利亚对神有极大地信心,他与神有亲密的关系和直接的相交,他坚信神说的话:“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这是主的应许,主是信实的,因此他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吧!只要先为我作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作饼。” 我们如果是那寡妇,有两种选择:一是振振有词地拒绝,她可以说:您到别家去吧,我实在没有,那么从后文看,她就实实在在地错过了神的祝福;另一种选择是,管它呢!反正生活已经到了绝境了,不给先知饼会死,给他饼最多也是一死而已,那么试试看吧,或许他的神说的是真的也未可知。我宁愿相信她当时是这么想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对神有多大的信心。 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并以利亚,吃了许多日子。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华藉以利亚所说的话。至此她得到了神的物质上的祝福! 后来在她家又出现了一件奇事,就是她的儿子死了,这对一个寡妇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对于一个寡妇来说,儿子可是她全部的寄托,而现在却死了!她认为儿子的死与先知有关,她说“神人哪,我与你何干。你竟到我这里来,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儿子死呢。”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因为她与眼前的先知是“无干”的,他们本来是陌生人,不是情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并且这一句话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先知并本有在和寡妇生活的那一段日子产生男女的“关系”,因此,若是因为先知的圣洁的生活,使得神“想念我的罪”,那么难免她要怪先知了。殊不知她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里她儿子的死并不是因为她的罪,而是要彰显神奇妙的作为:神借着以利亚的大有信心的祷告,让她儿子死而复活,这是圣经中第一例死而复活的神迹。对于以利亚来说,因为他坚信神是掌管万有的,因此他有信心向神祈求。 对那寡妇来说,刚刚经历了神的物质上的赐福后,她将又经历一场属灵的赐福,她与先知一同见证了神的大能。从此“现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华藉你口所说的话是真的。” 儿子一死一活,生活似乎又回到从前,但是相信从此寡妇的生活将完全不一样了:她对神有了信心。通过神在她家里显的神迹,她再也不会孤苦无依,她坚信神是那供应者,他供应她粮食,且在精神上也作她的头、她的安慰,即使先知走了,她也不再孤单。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我们作为神的工人,要作神的工作,我们学习以利亚的完全顺服,同时我们当中许多人又像是那位寡妇,本来自己就是那么缺乏,我们本来就常常藉着祷告向我们在天上的父祈求。但是神有时似乎还反而要向我们“索取”,祂不是向有钱人、而向我们这些贫乏的人索取。这位掌管天地的神难道也会缺乏吗?像这样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些,如约翰福音4:7-4:14中主向撒玛利亚的一位妇女要水喝,创世记22:1-3中上帝要亚伯拉罕献上自己的独生子。倘若我们以人的心思去测度神的作为,的确很难理解神为何反向人要。因为人向神要的,是按着人的心意;神向人要的,是按着神的心意。因此,当我们将理性归到“以神为中心”的总原则上,去感悟神“取”与“予”间的奥妙。 首先,若是上帝不让寡妇而让财主供养以利亚,那么一来以利亚得不到信心的操练,让财主供养很容易让人仰望人而不是仰望神;二来寡妇得不到这般的祝福。当然,上帝可以直接施恩给她,可是这样的恩赐不能让寡妇得到信心的操练,她无法经历神的大能,因此生命无法长进。而神的最美好的祝福不仅是在物质上的,而是灵命的祝福,这才是真祝福! 我们生活在世俗中越久,尤其是生活在当今物质化、精细化的时代越久,容易变得世故,任何事都喜欢去衡量得失,喜欢计较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因此,我们很难做到在自己缺乏时仍然“给予”别人,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尤其是在我们本来确实缺乏如同那寡妇时。这是因为我们常常忘记天地之间有一位供应者,我们常常对这位供应者信心不足;或者我们觉得自己的那一点点东西微不足道,拿出来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不好意思拿出来。而上帝的心意不是要我们这样,祂是要让我们明白:第一点,神乐于和人一同参与祂的宏大的救赎计划,神愿意将祂的神迹建立在人的行为之上,正如《新约》中耶稣用五饼二鱼让数千人吃饱的神迹一样,首先人必须将这看起来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五饼二鱼”拿出来,当我们与神同行时,方可真正地经历神的丰富,信心才不至于落空,灵命才得以陶造。第二点,神告诉我们:“予”比“取”更有福。当你能做到不计得失地给予别人时,你就合乎神的心意,你必不至于缺乏,正如旧约阿摩司先知所说的话: “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 也如主耶稣所说的: “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35)你要对天地的创造者有信心,对主的公义有信心。 当我们明白了神向人要,乃是为要赐恩于人的道理时,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当神向你要时你给神了吗?虽然今天我们可能不再有神向我们要饼、要水、要独生子的事。但在我们一生的路程中,神曾经有多少次要赐恩祝福我们,却因我们的信心弱小,常不愿把神向我们要的给神,因此失去了多少次神恩待祝福的机会——每当神用微小的声音在我们内心深处说话:“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们可曾有过犹豫?有过推诿?有过逃避? 试想,假如当初撒勒法寡妇拒绝了神的先知向她要饼;假如撒玛利亚妇人不信主耶稣有永生的活水,那么等待她们的结局又将如何?既然神已藉着圣经晓谕我们:“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这正是上帝与人立的救恩之约!那么,我们为何还不乐于像这三位蒙恩者那样,将神向我们要的献给神,求得神的喜悦与恩典呢? 结束祷告:大能的天父,我们一同感谢赞美您!感谢您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了旧约中这个寡妇供养以利亚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让我们更加明白“取”和“予”的关系,让我们从根本上脱去世俗,让我们即使缺乏时仍能够有余,能够成为别人的祝福!以上祷告乃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门!
3月 24, 2013
论约拿的愤怒
引言:上次的讲道《约拿书的预表》中说到,约拿一开始就逃避神的呼召,不愿去尼尼微传讲关于神审判的信息,待到后来他从鱼腹中出来,传讲了神的信息后,尼尼微人马上悔改而得到了神的赦免,约拿的反应却是大大的抱怨和发怒,甚至向神祷告:“耶和华阿,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约拿书4:3)。什么原因会使得约拿有那么大的怒气呢?是他不敬畏神、没有爱心吗?这里包含着怎么样的信息与奥秘呢? 约拿书第四章是以“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开始的,这里使用了表现约拿心情的两个词语——“不悦”和“发怒”,而它的修饰词则是“甚”——这是指极度的愤怒。为什么会这样呢?因着他传的神的信息,神赦免了悔改后的尼尼微人,他不是理当要欢喜快乐吗? 首先,若旧约中单单地讲一个愤怒的先知,让我们去指责,似乎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在前面并不乏失败的先知的例子。神曾问约拿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他回答:“我发怒以至于死合乎理.”(约拿书4:9),那么,约拿的“理”究竟在哪里呢? 从浅层的理看,这要回到那时的历史,就是亚述人(尼尼微城人大都是亚述人)常常借着自己强大凌辱以色列人,因此以色列人对他们恨之入骨。在约拿的祈祷里,我们可窥见以色列人是多么憎恨亚述人,他们的憎恶之心,到了“你生、我死”的地步;况且以色列人向来有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他们认为神是以色列的神,不愿神怜悯以色列以外的任何民族,且特别不愿神恩待亚述人。他们忘记了神是造整个世界的神,祂对以色列的计划是要他们成为外邦人的祝福,带领外邦人认识神(创世纪12:1-3)。 我们从经文:“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约拿书4:9)我们可以看见,约拿知道假若尼尼微人悔改,那么神会饶恕尼尼微人,正因为此,他才一开始 “逃”往他施。待到他发现最后正如他所料,神赦免了尼尼微人时,他彻底“崩溃”了 ,发出了 “我死了比活着还好”的感慨。我们作为局外人,可以轻松地指责约拿不该抱怨与发怒,但是我们想一想,若是这事落在自己头上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呢?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无爱心。这事容易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人面对日本人的情形,不是很相似吗?也许我们当中有的人的爷爷奶奶辈就直接受到过日本人的残酷的迫害和凌辱,即使我们的直系亲人没有直接受到日本人的欺凌,但是民族的仇恨,却是难以让人忘怀的。但是,若是神呼召你去向日本人传福音呢?…… 从更深的理来看,旧约申命记19章21节有一句话,叫“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这里体现了神对恶人公义的惩罚,正如《约伯记》中的约伯的朋友以利法的“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 ”的想法。其意思就是:顺服神的,得到祝福,不顺服神的,得到咒诅(参申命记30章)。因此以利法会说出约伯一定犯了大罪,才会有那么大的灾祸,因此约伯越发不解……。我们查考圣经,可以发现亚述人不仅对以色列人坏,他们的恶简直是……(参那鸿书1:9-11),他们是直接抵挡神的,是神为敌的族类,因此可以想见,约拿的“理”就是:亚述人罪大恶极,根本不配得到拯救。若是神是公义的,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而实际上从旧约中看来,似乎亚述人在这之前没有收到过任何惩罚,而在这次之后,神就将他们的罪一笔勾销。他从这件事对神的公义产生了曲解和矛盾,这恐怕也是他作为先知感到痛苦的更深的原因! 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极度痛苦的灵魂向神发出反问:“为什么向恶人施恩?向这顽梗的百姓施仁爱?” 作为一个不能完全顺服的神的仆人,反映在他所做的事情上,必然会有偏差。我们看约拿书4:5节:“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在这段经文中,我们会发现本来任务已经结束了的约拿,没有必要继续逗留在这异国他乡。他本该即刻回到以色列担当自己先知的职分。但约拿没有踏上返乡的路,而是去向了尼尼微东边的高处,为了观望结果而盖起了棚,或许约拿还存有一丝侥幸,期盼着是否会有灾祸临到尼尼微。他有“神是否垂听了我的祷告,而再次决定毁灭这城?”的念头。他看到尼尼微因悔改而蒙拯救、事不如己意,就将神的使命抛在了一边。像约拿这样不明神的旨意,就会将自己的生命耗费在毫无用处的事情上。 约拿的这一想法,也非常自私。在那城里,仅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就有十二万;所以若加上所有的成人,那就是数百万的大城。而他的祈求却是倾覆这大城。可见,不饶恕的愤怒的心火,会让人丧失理智,会殃及无辜。 约拿的抱怨和愤怒,从人来看来世完全合理的,但是从神的标准看,却是有了偏差。上一次讲道《约拿书的预表》中讲到,约拿被大鱼吞吃三天三夜,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也就是说,约拿预表耶稣,约拿向尼尼微大城宣告神的话,然后尼尼微人悔改,预表我们现在的恩典时代,神恩突破以色列民族,已经达到全世界,全世界的人(对以色列人来说是外邦人)都可以因着耶稣的宝血和自己的悔改而和神和好,被神赦免。旧约中因着不顺服的约拿,尼尼微人悔改了;而新约中因着完全顺服的耶稣,我们基督徒得救了!旧约中的尼尼微城中的亚述人本是约拿的仇敌,而新约中的我们何尝曾经又不是基督的仇敌!弟兄姊妹,比之约拿的不顺服的“理”,我们更可以看到耶稣的顺服是多么不易和慈悲!我们不要轻松地说耶稣是神,祂做得到,我们也应该看到,祂也是人,也有人的喜怒哀乐,当祂看到本该敬仰祂的人们,却众口一词地要将祂钉在十字架上,当他看到他将要钉死时祂的门徒却跑光了时,又会有怎么样的痛苦呢?而耶稣却选择了饶恕和顺服! 在《旧约》中,似乎我们更多地看到神的公义,比如神对埃及人和背弃祂的以色列人的种种惩罚,而神的慈爱似乎在《新约》中才显现得较多。实际上,神的公义和慈爱是并存的.旧约对神的属性是逐步启示的,在旧约的前部,我们更多地看到了神的大能、圣洁与公义,而约拿书不但预表了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也预表了一个崭新的新约时代。此书最完全地启示了神的慈爱,慈爱与圣洁和公义并不矛盾。为什么呢?一切的奥秘就在于耶稣基督的宝血上,若是没有基督的宝血的救赎,那么尼尼微人的赦免就不是公义的,不要认为基督的宝血只对新约后的人有效,而对旧约的人无效,要知道对于主来说,没有时间的限制,旧约与新约,是针对人的划分。说点题外话,既然旧约中有恩典的救赎,那么新约中必定有圣洁的律法,现在的有些人认为现在是恩典时代无需律法的想法是错误且是危险的。 约拿生在旧约时代,对恩典时代的奥秘,还不甚明白,或许尚能理解,但是我们作为基督徒,已经明白了恩典的奥秘后,想到自己过去也曾是怎样的大罪人蒙了何等大的恩典的事实,想到神是无条件的饶恕了犹如歌蔑般的我、象加略犹大般的我、理当被石头打死、受地狱永刑的我后,就不该向约拿一样,对自己的仇敌不饶恕,不会如此向神倾诉不平和抱怨。 神是怎样教育不顺服的约拿的呢?正像神没有因为约伯对神的抱怨而过多责怪他一样,神虽然让约拿被大鱼吞下,但是神却保守了他的性命,这里的约拿的种种表现与其说是不顺服,不如说更像在一个慈父面前的一位顽皮的孩子,这里显现出神教育祂呼召的仆人时极大的耐心和慈爱,神绝不会不管他在苦难中的儿女。神为了回转离弃自己的呼召、逃避使命的约拿,预备了暴风;也预备了大鱼,拯救了被抛入大海的约拿;神再次为了保守隔岸观火的约拿,不受烈日之苦而预备了蓖麻;为了教导被愤怒充满,而离弃爱心的约拿,神亲自预备了虫子和东风。神是创造万物任其使用的的主宰——全能的神;也是为了成就自己的计划,合理、及时的预备器皿的预备之神。 神预备暴风和大鱼比较好理解。那么神为什么预备了蓖麻呢?对此,圣经说:那是为了“救他脱离苦楚”。神监察了约拿此刻的内心苦楚:他的心灵和他的身体一样,遭受着烈焰般的痛苦,(中东虽热,却因湿度低,所以只要在荫下,就会感觉很凉爽)。神为了减轻约拿的痛苦,而预备了蓖麻,用那宽大的树叶,遮住了约拿,使他感觉了凉爽。由此,我们可以再次见到神的慈爱。 约拿因这蓖麻甚是欢喜,身体的舒适让他暂时忘记了心灵的苦楚——这就是人的本性。约拿满心抱怨着神对尼尼微的赦免和慈爱,却也会在此因这一夜枯干的蓖麻而大大欢喜;约拿与其说选择依靠神,不如说选择了依靠蓖麻。后来,约拿的帐篷马上枯萎、从枝叶中射进了烈日,他的苦痛再次爆发。他最终还是痛苦地认识到了自己无法避开这烈日,如同无法躲避心灵中的烈日。 从此给我们看见,若内心没有饶恕,则不会有平安。即使有一时的属世的安逸(蓖麻遮日),但是属世的喜乐,终究不得长久(蓖麻一夜枯槁)—— 一只小虫就足以夺去了我们的欢喜。因此我们应该求内心的安宁和圣灵的喜乐,而不该将幸福寄托在属世的安逸上。 我们知道:苦不堪言的约拿,俯伏祈祷、向神求死。约拿这样的祷告,乃是出自他的怒气。充满愤怒时,无法作出正确的祈祷,因为怀怒的祷告不合主意。那么,约拿为什么再次祈祷神,取去己命呢?这是因为他他无法理解神使蓖麻发生、又一夜枯干,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神从另一方面教育约拿: 约拿爱惜蓖麻,是因为它可以遮盖烈日,为自己带来益处;而他痛恨尼尼微人,是因为他们给他以至以色列人带来的是祸害。人的爱往往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并没有从神的心意出发,这是他抱怨和愤怒的根源。而真正发自于神的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哥林多前书13:5),真正来自神的心意是尽力拯救罪人(提前4:2)。如此我们也要关心灵魂得救的圣工上;不把焦点放在拯救灵魂上的信仰,是错误的信仰——你我都要为了灵魂得救,而献上自己当作活祭。这是主的命令。 在约拿书第4章,约拿两次对神质问作出了沉默;更在另一次质问时,顶撞了神。而整个约拿书是以神的质问、以约拿的沉默落幕的。那么,这沉默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主是否希望我们以悔改填充这段沉默呢?是否希望我们以我们理解主的心意的前提之下的感恩,填充这沉默的空白呢?约拿书不是写给离世的约拿,乃是为了赐给今天的我们。这也是神对我们的质问,各位要怎样的回答呢?在万人之神面前,我是否因着世事而悲喜交加呢?神因着期盼列国的归回,而将我呼召传福音的工人,但我却是何等的忠诚了呢? 最后,我祝愿弟兄姊妹都能成为离苦毒、饶恕人、有大爱、理解主心意的人。同时也希望你我都能看清自己里面的“约拿”,他正走向哪里呢?是正走向他施?还是尼尼微?我们的祷告是求自己的荣耀和益处?还是代言神的心意?是否能清楚地听进神的信息。现在我们一同填充这段沉默的空白吧! 结束祷告:天父啊,我们感谢赞美你!感谢你让我们在一起分享了约拿书的信息和奥秘。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隐藏了一个 “约拿”,这个约拿对您不理解、不顺服、有苦毒、有私心,请您象对待旧约约拿一样以慈爱对我们,让我们更加明白您的美意和大爱,因此让我们更爱您!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