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习交流     

                                      

                 证明题的证法

   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同学,对大学的数学课程的证明很是头痛。尤其是数学专业的同学,许多课程必须要懂得证明的

方法,数学专业的考研,更是证明题为主体。那么如何做证明题呢?下面我将系统地给大家说说。

一、证明的必要格式以及表达:

   许多同学些证明题的时候,格式以及表达都有很大问题。大家必须重视,一者,表达不清别人看不懂,二者,表达

不清也反映了自己的思路不清!这方面的训练实际上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水平。切不可小视。

1. 每一步都要有根据。根据必须是:公理、定理或公式。(不一定要写出是哪一个定理)

2新出现的符号一定要有交代。切不可随意写一个新符号,自己明白,别人一头雾水。

3. 证明概念一定要先设出概念需要的条件。

4.设出的前提要符合实际。比如要证明B,你设C成立,但是C到底成不成立尚且需要验证,那么你的证明是无效的!还有

C根本不可能存在也不行!

二、证明的基础

1.证明的过程既是逻辑推导的过程,因此整个过程的关键就是符合逻辑,不能乱来。比如最基本的有:

1)演绎:定理中普通性的结论,可在特殊情况下用之,只要这个特殊情况包括在普通情形中。但是特殊的结论却不能直接推导到普通情形!

2)归纳:由许多特殊的情形推导到普通性的结论。此时总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穷举所有特殊的情况。例如要证明一

个结论在所有实数都成立,我们可以分x>0,x=0,x<0三种情况证,三种情况都成立的话,即可断定在所有实数成立。另一

种是不能穷举时,先给出特殊情况的结论,然后其它情形运用该数学逻辑形成逻辑链,自然就证明出了所有情形。典型

的就是数学归纳法。

    千万不要用特殊的结论代替一般的结论!

3)必要、充分和充要条件:若条件A可以推出结论B,则称AB的充分条件,也可以称BA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就

A要成立,B必须成立(或称必须有B做前提),但不等于B成立了就有A成立!若条件A成立当且仅当B成立,则称AB

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因为AB可以互推。

     运用定理时,一定要分清条件是哪一种,否侧就会乱用。

(4)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如A推导至B是原命题,则B推导至A是逆命题,否定A推导出否定B是否命题,否

B推导出否定A是逆否命题。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也就是说,告诉你原命题成立,相当于告

诉了你逆否命题成立。告诉你否命题成立,相当于告诉了你逆命题成立。

5)否定“A推导至B”,只需要将符合A的一种特例导致B不成立即可驳倒。

 

2. 基本推导次序:

  1)已知条件à结论;     

 2)已知条件à中间结论à结论;

  3)逆否命题推导:否定结论à否定条件。

  4)反证法:否定结论à中间结论结论à中间结论2

     中间结论1与中间结论2矛盾。

3.避免循环论证:比如要证明B成立,但是你用到的“条件”A需要B成立作为前提才成立,那么你用A去证明B,就是循环

论证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自己证明自己,自圆其说不行!

 

提高篇:

1.先掌握常规证明方法。常规的证明要先理解。书上给出的例题与定理的证明许多都闪耀着智慧之光,要善于模仿吸

取,要体会其妙处。模仿是提高的基础。

2.重视思辨,不唯书:跳出书之外。自己对着书或习题反复问:为什么要这样证?结果为什么是这样?不这样行不行?

在一正一反反复思辨下找到路径。

3.有时先不一定要急于得到结论,先好好“欣赏”一下题目,从题目中联想到许多易推出的结论。这样,但真正开始思

考时就有了很多路可想。

4.  有时可以拿出些特例来“感觉”一下结论。虽然特殊不能代替一般,但是从特殊的例子可以感觉到一般,不经意

间,就会从特例中找到灵感,获得一般性的结论。当然,最后严格的证明不可少。

5.  多类比。数学中很多思想与形式是相通的。我们在熟悉经典的过程中,也储存了很多信息,当题目中的信息与储存

的信息有相似时,要积极抓住不放,敢于联想,敢于嫁接。不经意间答案就出来了。

6.大胆想象。大胆联想,想象一些中间结论。虽然不一定成功,但是投石问路,或许就成了,实际上教材中许多的定理

都是先从假设而来!

7.借助形象思维。数学太抽象了!能借助形象就借助形象。比如证明n维向量,可以用3维向量来思考(3维可以画出图

像)。

    相关阅读证明题的证法之高代篇

 

                                                   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