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综合资料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教学大纲

Coding and Information Theory

 

 

【课程编号】

 

【学分】4.5          【参考学时】72

【编写】             【审    核】

 

(一)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信息科学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在信息社会,信息日显重要,信息科学迅猛发展,学好本课程可为学习任何一门信息类课程打好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概率论、高等代数、近世代数以及计算机理论的基本常识。它是所有信息类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了解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信息、消息的概念及关系;了解通信系统的模型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离散信源的信息量(熵、条件熵等)的计算;幅度连续的单个符号信源的信息量和熵的计算;理解熵的意义,熵、条件熵、互信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了解熵的性质和意义;掌握最大熵定理的结论;理解冗余度的定义。掌握离散单个符号的对称信道、半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连续单符号的信道容量的计算; 理解信道容量的意义和理论价值;了解相关概念、信道的分类和表示参数;掌握连续单符号加性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会求平均失真,理解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掌握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会求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极值以及对应的编码器转移概率矩阵。

    理解编码的定义,了解码的分类,能判断即时码与唯一可译码,理解唯一可译码的充分与必要条件-Kraft不等式,并能按码长要求编出即时码;理解无失真编码的定长与变长编码定理;

    了解限失真编码定理;掌握哈夫曼编码、费诺编码与算术编码等编码方法,了解香农编码、游程编码、预测编码等编码方法。了解差错与差错控制系统的分类,会求固定信道下码的平均差错概率。理解用随机编码证明信道编码定理的方法。掌握码空间的概念,以及线性代数、近世代数的基本理论背景。掌握纠错编译码的基本原理,熟悉最优译码与最大似然译码的方法与二者的区别。对线性分组码,首先要知道码的生成矩阵与校验矩阵的概念及其作用,会通过它们判断码集;会用伴随式与标准阵列译码;能对码的检错与纠错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了解完备码的概念;掌握循环码的编码方法与译码方法;最后掌握汉明码的结构、了解BCH码、卷积码的结构。

(四)教学内容

1. 绪论

1)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

2)通信系统的模型。

重点:通信系统的概率模型。

难点:通信系统的概率模型。

2. 信源与信息熵

1)信源的描述与分类无记忆信源、有记忆信源、马尔可夫信源;

2)离散信源熵和互信息,熵的性质;

3)连续信源的熵和互信息,最大熵定理;

4)冗余度。  

重点:无记忆信源的概率模型、离散信源熵及相关概念及计算。

难点:马尔可夫信源的描述、条件熵与互信息的理解与计算。

3. 信道与信道容量

1)信道的分类与表示参数;

2)单个符号的信道及其容量,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3)连续信道及其容量。

重点:离散序列信道及其信道容量的概念、简单信道容量的计算。

难点:理解离散的与连续的信道的信道容量的概念。

4.信息率失真函数

1)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数R(D)

2)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R(D)的计算。

重点:求平均失真,判断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极值。

难点:信息率失真函数的理解与计算。

5. 信源编码

1)编码的定义;

2)无失真信源编码理论:定长编码定理与变长编码定理;

3)限失真信源编码理论;

4)几种常见信源编码方法(游程编码、算术编码等)简介。

重点:编码的定义、即时码的判断、定(变)长编码定理、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

难点:定(变)长编码定理的理解与证明

6. 信道编码

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差错控制系统的分类;

2)有扰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

3)线性分组码的编码与译码;

4)循环码、BCH码、RS码;

5)卷积码的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思想。 

重点:线性分组码的编码与译码的基本方法、循环码、卷积码。

难点:BCH码、卷积码的编码。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

    采用启发式与案例式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条件可用多媒体作辅助工具。

习题要求:本课程习题量不必太多。习题主要集中在一系列信息熵的计算、简单的离散无记忆信道以及连续单符号加性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常用的信源编码(如霍夫曼编码)的编写、线性码的编码与译码。习题批改三分之一以上。

(七)考核办法

   采用闭卷的方式考核。总评中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二十,考试占百分之八十。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

1.曹雪虹、张宗橙编著《信息论与编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沈世镒、陈鲁生编著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周荫清主编,《信息论与编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九)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分配

   

讲授

习题课

实验

上机

其它

1

绪论

2

2

 

 

 

 

2

信源与信息熵

16

12

2

 

 

 

3

信道与信道容量

12

10

2

 

 

 

4

信息率失真函数

4

3

1

 

 

 

5

信源编码

12

10

2

 

 

 

6

信道编码

26

22

4

 

 

 

    

72

61

11

 

 

 

 

 

 

 

 

 

 

                                         上一篇 :

                                         瀚海网(http://hanhai.org)